第二十五章 分销商疯狂退货 (第2/2页)
之前的判断。要找到一个能力和要求都和公司相契合的职员,真是难上加难。 我很纳闷儿的是,当我是一名求职者的时候,我发现竞争者太多,工作相当的不好找,恨不得马上有老板说录用我。可今天,当我作为一名旁听“面试官”时才发现,怎么求职者如此少?这么多职位,就是很难遇到合适的求职者。 一般来说,有能力者,其要求大大超过了杨老板所能提供的范畴。而急于想谋求职业的求职者往往故意压低标准,只求一个职位,可惜这一类求职者确实离要求太远。 雇主和职员永远都存在这样一种矛盾,职员希望干得少、薪水高,雇主希望职员多干活、少拿钱。两者之间,就在互相的博弈中忍耐或是分道扬镳。 前来求职者虽然络绎不绝,但真正有实力却又要价合理的人就那么一两位。在面试关杨老板和我直接淘汰的人,他一般会说一句:“谢谢你来面试,请等待我们的通知。”而对于真正有意愿合作的人,他则会说:“我们彼此都思考一下,欢迎随时来电话。” 不得不说,跟着杨老板面试求职者的这两三周以来,我见识了超过70位求职者的不同风格、不同性格。 有报社记者辞职应聘,漫天要价的;有当过制作人,想要将杨老板取而代之的;有纹身靓女性格豪放,直接想要当公关的;有抱着一摞奖状证书,支支吾吾说话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小学未毕业,却出版过十几本畅销书的当地作者;有公务员、教师想要前来兼职的;甚至,还有借此机会来推销保险和录排业务的。
说不上阅人无数,但短时间里与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求职者一起切磋过招,我感觉好充实,更有一种潜在的乐趣。 比如有一位极有个性的求职者,他是一位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的青年。他的简历上写着生日是1989年,可面容却显得快要到三十岁似的。他是第一个敢于在办公室和杨老板掰手腕、对抗分辨的人,杨老板说什么,他就反对什么;杨老板说他不适合我们的岗位,他却觉得非常合适;杨老板笑着请他离开办公室,他冷静如初反问为何杨老板要坐在办公室里。 诸如此类吧,我感觉整个面试过程,就像是在经历着千奇百怪的被浓缩的人间万象。可三周之后我发现,这样的面试方式会极大的耽搁杨老板和我的工作时间,因为前前后后面试了70多位求职者,真正有可能合作的不到两位,这样的效率,确实不怎么高。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杨老板时,他说他也正在思考这件事。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改变一种面试方式,先在海量的求职者中粗选一些合适的对象,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先电话通知他们写作一篇文稿,根据文稿质量,前后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求职者时,我们再来集中面试。这样既能避免时间被碎片化,也能提高面试效率。 即便这样,我们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月时间,可办公室里依然只有杨老板、杨女士和我三个人而已。这可与杨老板之前订的十六字方针大有出入啊! 这天下午,接二连三的电话打到办公室,杨女士不停的接听电话,处理的却是同一件事——分销商退件! 分销商退件,就是退货的意思。在这个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长期合作的分销商,一般来说是先销售而付款。一本新书出版,它的最佳销售周期是出版后的1—3个月,持续期是4—6个月,衰落期一般出现在6—10个月这个时间段里。也就是说,一般的分销商,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可能这么早就把新出版的图书退回来的,《我把你看穿》出版才不到2个月! 更恐怖的是,退件行为并不是一两家分销商,而是四面八方几十家分销商同时退件,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看着堆满一地的新书,杨老板猛吸着香烟没有说话。这一刻,他似乎无法看穿退件事件背后的隐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