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甲午(一) (第2/2页)
表和战士们一起,顶着烈日骄阳,在广阔的松嫩平原上不断飞跃的时候。至少两位数的火车头正以这个时代最快的速度疾驰在京长线上,陈军长则坐在一个空荡的车厢里,枉然的看着两边不断向后的景物。 没过多久,三位师长进来了。 ”军长好。“ “客套什么,来,我们讨论一下计划。” 警卫员摊开一张巨大的朝鲜地图。这张地图是北清和朝鲜在1880年联合绘制的。朝鲜王国交给北清作为军事地图。此时自然落到了陈克的手里。 “报告各位首长,现在得到的最新消息,叶志超等部15000多人已经退到平壤,进行固守。”一个挂着少尉军衔的参谋说。 听到这句话,四个人都愣住了:叶志超? 顾鹰忽然开口:“陈书记,河东局没有撤掉叶志超?” “呃……这个……是我的疏忽,上次二二六以后我还以为淮军基本不存在了,忘了这鬼事。” 另外三人难得用一种带着点鄙视的白眼看着陈克。 陈克忽然反应过来。声音几乎带着一丝暴喝的感觉。 ”马上给北京和长春发报,命令四师立刻进驻平壤!另外暂时以赫舍利为朝鲜地区的清军最高指挥,我到了再说。“ 一个参谋立刻拿着两张龙飞凤舞的便条----其中一张是命令北京走过场的,跑去了那台和宝贝一样的无线电报机那儿。
这个时空的无线电报,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出现。在二二六事件后,通信口的穿越者就造出来无线电报这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东西,也给北清的主要海军舰艇送了几十台-------这也是中央给北京难得的除了理论资料以外的援助了。 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师部把命令传到各旅,各旅摇电话传到各团。团以下的驻军只能派出核动力蒙古马来传令了。幸好各团的马不说充足,十几匹二十几匹还是有的。于是,一匹匹马从团部的马棚里迎着落日的余晖飞驰而出,马上的骑手们丝毫没有爱惜马力的打算,即使马儿已经呼哧呼哧的冒出白气,仍然不断的扬起马鞭抽打在胯下的坐骑上。 林表站在一处小山丘上,背着手观察着战士们稀稀拉拉的三三队形。 远处的马蹄声越来越大了,林表转头望去,地平线上一匹马儿乏力的奔跑着。“轰”的一声,核动力蒙古马终于耗尽了核燃料,反应堆停止了工作。大约300公斤的庞大身躯无力的倒下了。 马上的骑手技术高超,一个反向抱头躲过了摔断脖子的命运,不顾身上的疼痛,向林表的方向飞奔起来。 “你们谁是官最大的?旅部让我传令。”那骑手对着一群士兵一边喘气,一边大喊着----林表的团很不幸,没有电台。 “那边,那个在山包上的。”战士们听到是传令,纷纷指点方向。 骑手再次飞奔起来。“首长,这…这是命令。” “警卫员,让人带他下去休息。”快要虚脱的骑手被两个战士扶了下去。 林表打开了这份命令。上面只有八个字:“立刻在火车站集合。” 训练被打断了。战士们停下了奔跑和射击,接到了命令,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战争,马上就要到来了。紧张和期待的心情再次浮上了战士们的心头。 “多数人听到召唤,少数人获得荣誉。” 火车站的站长搜刮了所有的车皮和火车头,终于塞进了三万多人的一个不满编师(少数部队保卫已经扩大到大半个吉林的东北苏区。)随着一辆辆火车不断向南疾驰。在平壤附近的淮军也开始大规模溃散了。因为,二二六对淮军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李鸿章死后,淮军原本24万人,六个师,被打散,消灭和解散后,只剩下15万人。而且地位也一落千丈。官兵的精神状态自然也被一脚踢回封建军队,面对被武士道洗脑的虎狼般的日军,淮军比历史上溃散的更厉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8月15日。日军占领平壤,乘胜追击溃散的淮军,20日,占领新义州。与清国只有一江之隔。 22日,日军渡过鸭绿江,进入安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