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危局 (第1/2页)
西北马家皆出河州,在当地势力盘根错节,从清末开始就隐然势大。相互之间虽然纷争不断,门阀观念深重。但一旦有外部势力介入,西北“四马”定然会枪口一致共同抗拒。所以即使强势如蒋公中正,也很难改变“四马”团团伙伙的割据现实。 同时不比桂系在国府有李宗仁、白崇禧代言。西北马家自从马福祥病逝后,就失去了在国府的代言人,更加不得国府信任,历来是严密监视、严防死守势力发展的重点。 此次国府突然对马鸿宾、马鸿逵兄弟俩恩宠有加,加官进爵,扩充番号,委以重任,却是绥远战局变化引起的。 随着武汉会战的结束,日军战事如日中天,气焰猖獗之至。日本国内,即使风月场地也挂起红红的灯笼庆祝胜利。因为在日本看来,中国博大如张网,而武汉就是这张网的网眼。武汉一下,纲举目张,进退自如,夺取中国战场的全面胜利指日可待。日本男人去狎妓,艺妓们堂而皇之的拒绝接客。只要说一句“君此刻应在支那战场为帝国征战”,男人们自然会脸红付钱走人,第二天就会出现在征兵点排队报名入伍。 许多日本的青年女人们尖声狂叫着蜂拥奔向“慰前”征集处,哭着喊着要求报名,要伴随帝国的勇士们征战四方,用自己的才艺和身体慰劳皇军的英勇。原来门可罗雀的“慰前”征集处门前人头攒动,负责报名的军官甚至可以用美貌和身材乃至学历这几把尺子来挑挑拣拣、比比划划了。 整个日本国内彻夜狂欢,理性作为盲肠被整个日本民族摘除了。 作为这股狂热的直接结果,日本作出了再扩十二个军的战略决定。国民经济体系全面转入战时化。 这股狂热的影响反馈到中国战场,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南方正面战场更加摇摇欲坠,危机四现。而且天皇说了,朕对什么接受和谈或者投降之类的提议不是很感兴趣的啦。 没了退路的蒋委员长只好四处抓救命稻草。要求全国只要和日军有接触的战区全部主动攻击,四处开辟战场,吸引日军注意力,分散日军在正面战场的力量。 在绥远的傅作义将军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发动包头战役。当时中央要求傅作义部队出击乌拉山之后大佘太一带的敌人。而傅作义认为攻击这个目标,对日军无关痛痒,只有进攻与河套相邻的敌人在华北的重要战略据点包头,才能收到牵制敌人的作用。 在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兵力情况后,傅作义决定用长途奇袭和攻城打援战术攻占包头。攻城部队乘敌人熟睡之机,以突击队为先锋迅速突入城内,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同时以有力部队阻击由固阳、安北增援的日军,并将援敌包围,歼敌大部。 张家口、大同、归绥等地的大批日军赶来后,与傅作义部在黄草洼一带展开鏖战。日军速度极快,火力凶猛,实施空地协同作战,经过数天战斗傅作义部损失极大。 傅作义看到奇袭包头、牵制华北日军南下的目的已达到,迅速脱离战场。日军增援部队本身作战任务也很重,打退傅作义部后没有追击。 包头战役使华北派遣军大为震惊。迅速作出反应,由坐阵包头的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指挥第26师团、骑兵集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共3万余人及伪蒙军、伪绥西联军各3个师,大举进犯绥西,力图一战消灭傅作义部。 傅作义部虽然前期作战损耗巨大,战力下滑严重,兵力对比悬殊,但面对日军大举进犯节节抵抗,寸土必争,真是寸寸有血,步步见尸,虽然连失五原、临河等要地,但日军推进缓慢,战事陷入胶着状态。 日军兵力毕竟有限,在绥西战场拖住大量兵力后,其他战场力量就空虚起来。为尽快打破僵局,抽回主力,同时日军的参谋们在研究作战时发现,一旦在绥远、黄河河套地区实现重大突破,完全可以打破中国的北大门,进而攻占宁夏、陕西、甘肃和新疆地区。切断苏联援华物资运送的绥新公路(绥远至新疆)和西兰(西安至兰州)、兰新(兰州至新疆)公路的安全,变中国的后方为前方。并可顺势南下,进入中国西南地区,实现中国战场全面胜利的战略目标。一旦这个目标能够实现,那对帝国的功绩怎么估计都不为过。与之相比,武汉会战的胜利也不过是一场战斗的收获罢了。 至于让派遣军头疼不已的****军队,也可以顺手渡过黄河灭了其根据地陕甘宁边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冈部直三郎感觉自己的血液都要沸腾了。这是多么宏大的目标,这是多么辉煌的人生,这对家族在帝国的地位是多么大的贡献。至于现在得意洋洋的冈村宁次,到那时不过是自己面前的一个爬虫罢了。 想到得意处,冈部直三郎赶紧叫医生来给自己放了放血,不然太激动可能会被自己yy死掉的。 喔,对了。这件事还得保密。千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不然这份实现皇图伟业的功绩就会被瓜分。唉,没办法,现在这样不要脸的人实在太多了。 用雪白的丝巾擦净自己嘴角流下的涎水。冈部直三郎收拾好心情,以深沉的低八度男音顺口向派遣军方面编造了个理由后,又从平绥(北平至归绥)、同蒲路(大同至风陵渡)沿线抽调3万余人,汽车1000余辆,在部分伪蒙军的配合下,分多路开始向绥西、河套、宁夏方向疯狂进犯。 这下傅作义独木难支,战场形势顿时恶化。 因为攸关生死,中国方面对绥西战事成败对整个战局的影响看得更加透彻。除要求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在山西、陕西的中央军北上牵制外,转变了对马鸿宾、马鸿逵兄弟的压制政策,开始大力扶持拉拢,并严令即刻整军出征,负责正面抗击。 与此同时,延安方面也密切关注这股日军动向,组织力量向绥西渗透,开展工作。 八战区自开战以来一直是西线无战事。此次81军代表十七集团军出征绥西,受到战区上下的重视。朱绍良作为名义上的八战区最高长官,受中央密令,既要大力支持81军作战,又要严密监视81军动向,防止万一情况下不可靠投降日军,导致战局糜烂,一溃千里。 八战区兵力不少,可调动的不多。除此次传统势力地盘受到日军威胁的马鸿宾、马鸿逵兄弟俩外,势力最大的马步芳一毛不拔。驻甘中央军既要守备大后方,又要防范其他“二马”和新疆的军阀势力,压根就无法调动。 朱绍良能给予81军最大的支持和完成监视任务就是向81军派驻情报机构。 虽然八战区新电台的培训使用还没有全面展开,但军情紧急,朱绍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命令郜青山带5名精干电台机要人员随81军出征,不得延误。 军令如山,郜青山纵有十八万个不愿意,也只得接令出发。作为种子教官的欧阳静怡也随队出发,在懵懵懂懂中踏上了抗日的道路。 .............. 中宁誓师会后,鉴于81军组成部队中许多都是地方保安团和民团,马鸿宾对81军营付、连长两级军官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开学典礼上,马鸿宾特地穿着一身黄呢子军装,外套黄呢子大衣,佩戴着中将衔的领章,足蹬马靴,腰挎佩剑,作了重要讲话。 “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我们军人首先要有民族观念,国家观念,时时刻刻记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保土卫国,尽职守责。在战场上能攻能守,要有与阵地共存亡的思想准备和抗战到底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