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_第一百五十八章 火与剑(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 火与剑(十三) (第1/2页)

    “这些佛门和道门的教育问题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我们还是先把在大明土地上肆虐的内外多股反动势力清除一下吧。朱由检那边非常急,我看他都有很多白头发了。”

    金灵儿看着刚闲下来的菊座,虽然再驱使这个老人家做事心中难免不忍,可是有些事还真的要他主持才行。

    “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啊,告诉他放宽心就是了,一切尽在掌握。辽东和朝鲜的战事不用担心,之后将进行的收服蒙古诸部的八白宫拜祭和天启帝万里草原武装大巡视是要开春以后,如今最迫切要解决的,只有北方的官绅卫所的叛乱。”菊座道。

    “不止吧,广州那里不是有那个什么拉姆斯菲尔德勋爵做带路党,把西班牙殖民者的远征军引过来吗?我们在临高的那些穿越者刚好到广州视察,就碰到这个,要有危险就麻烦了。要知道,那些人里面大多没有携带武器的战斗人员,还有许多以前龙组的逗比。”金灵儿斜眼道。

    “你应该看过在临高穿越者的名单。只要有‘那个人’在,该担心的是西班牙殖民者。”菊座笑道。

    “我知道,异能拆迁办的买买提正好申请到这个位面的海南度假,可他没有带那个传说中的拆迁办一整套专业工具和材料去啊。”金灵儿皱眉道。

    “知识就是力量,没有了拆迁办的爆炸物制作工具和材料,也是能做土制炸弹的。我看了他们带走的物资清单,里面的东西虽然大多是民用的,但我至少能想出三种类型的炸弹制作方法。小金同志,你的化学不行啊,这是常识。”菊座摇头道。

    “菊座,我初中和高中的化学都能考满分,里面可没有教我做炸弹的。还有,这种可怕的东西,也只有你才认为是常识吧。”金灵儿吐槽道。

    “李笑梅也这么认为。”菊座笑道。

    “呵呵,别拿我和变态比。我承认,我是历届佛门代理人里最弱的,行了吧。”金灵儿苦恼的揉着太阳xue。

    “从宋代开始,佛门和道门的代理人都是搭档,以后你们好好相处吧。李笑梅同志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做领导,他有时候太懒了,需要一个强势的人来监督他,这是你和常弓的工作。”菊座笑道。

    “我知道了,菊座。北方的平叛工作已经开始准备,传单也印好了,飞机已经从虫洞那头搬运过来,各部队也集结就绪。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金灵儿问道。

    “从我们那个位面再调集一批粮食吧,为了应对接下来北方要发生的饥荒。”菊座想了一下,回答道。

    “楚大公知和左冷禅不是在北方进行马铃薯等高产新作物的推广种植了吗?怎么还会有饥荒?”金灵儿问道。

    “小金同志啊,平时不要看太多穿越YY小说,什么玉米马铃薯番薯在古代的种植效果,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何况还是发生了战乱。”菊座摇头道。

    在穿越到古代YY小说里,除了抄诗,烧玻璃和制造火枪的老梗外,还有必不可少的农作物三大神器,是救灾法宝。

    作为穿越者的楚大公知当然也不例外,左冷禅五省平寇之后,马上在灾区大量推广。

    何谓三大神器,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一,曰救苦救难马铃薯。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当然了,因为穿越者的习惯性叫法,所以这个称呼早了近百年流行在大明北方各地。

    现在的中国,马铃薯在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和玉米一样都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作物,这两种高产作物,是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洲之后,于1570年传到西班牙,改良后逐渐在全欧洲栽培。美国和俄国则迟至18世纪初才引入马铃薯。

    由于缺乏早期的文字记载,或者文字记载中存在作物名称混淆等原因,对于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专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有的则认为马铃薯最早传入我国应该是18世纪。

    根据对权威资料的考证认为,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明万历年间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记述北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称为土豆。

    康熙二十一年(1682)编撰的《畿辅通志》物产部是我国记载马铃薯最早的志书,18世纪中叶马铃薯在京津地区已经广泛种植。

    据说马铃薯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沿海种植过,但土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长,东南沿海种植不太成功,并未推广种植。

    直到清朝中期经济回复人口暴增,这时候才发现那些不适合种植小麦大米的高原山地地区,却非常适合土豆种植,这时候才开始大规模种植土豆,有力支撑了中国人口的大幅增长。

    其二,曰再生父母大番薯。

    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番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红薯其之所以称番薯,是因为它是“舶来品”之故。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又据:陈振龙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一带)、豫州(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在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

    以上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

    其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