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火与剑(十三) (第2/2页)
,曰功德无量玉米棒。 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原本是体型很小的草,喜高温,经美洲原住民培育多代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将种子脱粒后晒干用;亦可鲜用,非常好吃,老少皆宜。 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而“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沿用至今。 由资料可见,这三样传说中的高产作物里,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两样在明朝后期已经有一定的种植规模了。要是有读者穿越明朝后期,看见有百姓种植这些作物可不要太震惊,以为是有穿越的前辈先一步过来抢了你的生意,那乐子可就大了。 在穿越YY小说里,这些神奇的作物被称为开挂必备神器,主角们解决异界人民群众吃饭问题全靠这些宝贝了。 据说,在某些书里面,这三大神奇庄稼植物不挑地,生长快,能在不施化肥不选良种的情况下亩产万斤,其产量连金坷垃都要跪。 毕竟肥料掺了金坷垃,小麦亩产也才一千八。 于是异界的百姓不是高呼鸟生鱼汤,就是高呼青天大老爷,对推广这些作物解决他们吃饭问题的伟大穿越者们顶礼膜拜。 现在北方五省里的人民,虽然因为种植新作物而在灾年活了下来,可他们的新作物收成在那个没有化肥,也没有良种,甚至一些地方连水利灌溉系统都欠缺的古代里,一年下来的产量最多也就能保证不被饿死。 可就是因为不会被饿死,那些淳朴的北方农民们,也都感激涕零,对着那个给他们土地种,免除他们的税,又教他们种不挑地新作物的左冷禅左督师待之如再生父母。
我们的皇帝是好皇帝,我们的九千岁是好太监,我们的左督师是好官。 日子是苦了点,但在经历过灾年和流寇的北方,农民总算还是有些盼头的。 不过这种日子马上被一个穿越者打破,他是一个自称是华夏传统文化捍卫者的日杂——宋伯虎。 巧舌如簧的宋伯虎确实是个人物,在他的鼓动下,几个省里利益受损的官绅地主,贪得无厌的晋商,穷疯了想借机捞一把的当地卫所官兵,甚至有些前起义军的头领和收编的义军也加入其中,各个反动势力都被他给煽动起来。 几番游说,大明政府日暮西山,在他们看来已经是一只纸老虎。——其实如果没有穿越者的干预,这句话是没错的。 一场轰轰烈烈的“地主起义”还乡团行动开始了。 没想到吧,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过去谁拿了我的什么。 给我送回来。 谁吃了我的什么。 给我吐出来。 我们一笔一笔慢慢算。 反攻倒算一向是最血腥的,宋伯虎提议要给那些敢于起义,并且后来和左冷禅一起剿匪剿到官绅头上的贱民一个教训,谁叫他们饿肚子被欺压还敢造反的。 疯狂的报复展开了,在灾荒和无休止的兵乱后,彼此的仇恨让人心已经扭曲,在这些还乡团过处,是一片腥风血雨。 无数在左冷禅“平寇”行动后得到土地的农民被驱赶,被杀害,土地再次被夺取。 宋伯虎谓之,拨乱反正。 作为一个合格的穿越者,宋伯虎很清醒,他是来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也就是他认同的士大夫那种逼格满满的生活。这些愚民的死活管他什么事? 而因为左冷禅的劝导下,大多数参加饥民暴动的人民都回归乡里做安分守己的农民了,力量分散。就算想抵抗也来不及,只能在这些有组织的反动势力屠刀下,一个个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里。 山西一处偏僻山村里,即使在这么一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那里的村民也能感受到这种恐惧。 而在这些村民里,有这么一个他们眼中的能人。 宋献策,又名宋康年,这年不过三十多岁,本是河南永城人。他苦读书,学识渊博,尤精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五省灾荒,为了活命,宋献策曾经投靠在闯王高迎祥的帐下,但没有受到重用,让时常以诸葛亮自诩的宋献策很是郁闷。 义军屡败,再加上左冷禅后来的“剿匪”,北方在极快的时间平定,这个自命不凡的谋士连施展才华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分了几亩地到这座小村庄里种田。 几次挫折,再加上荒年在义军的时候,用几块饼换了一个饿昏了的大户人家的大闺女做老婆,现在老婆正有身孕。 有了家,就有了顾虑,凡事都要为家人着想,宋献策难免瞻前顾后的,建功立业的心也淡了。 也许种几亩田,安安稳稳过一生也不错,宋伯虎的本家宋献策心想。 但现在,这个原本想归隐的宋献策,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家人想出一条活路。 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意思就是,匪过来掠夺,就像梳子一样梳理了一遍把家里财物都掠走,但是梳子齿与齿之间间隔大,仍有漏过的。 篦子齿很细,形容兵丁过来掠夺,是明打明地,时间充裕,细细地搜刮,掠夺得比匪还要狠,不像匪至少还怕官府过来只好匆忙地掠过就走。 后面还有半句是官过如剃,官员过来搜刮,像剃头一样寸草不生了,三句话都是以头发借喻,十分形象。 这三个可怕的东西,他都见过,但现在暂时都不是能威胁到他和他家人生存的。 在匪官兵没来之前,因为前三者的逼迫下流离失所的逃难者——也就是流民——他们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