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二章 徐阶写信 (第1/2页)
原来前几日上报的两浙大捷竟是此人所为? 嘉靖这都有些不可思议了。 这李卫国如今的故事简直都可以写成一本演义了,从政不到一年的时间创造出这么多的战果,实在喜人,让人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印象中我大明不少忠直不畏死的卫道士,不过少的却是那种惊羡天人的天才。 这个李卫国能如此,纵使见多识广的嘉靖都有些难以置信。 “说来听听,朕倒要看看,这个李卫国是如何取得的如此战绩?” 嘉靖有些好奇,问道。 倭寇不是纸糊的、泥捏的,这些个二杆子各个悍不畏死,嘉靖自然是知晓的,否则怎么会困扰我大明百十年? 由此李卫国的功绩这也更加显得让人不可思议。 …… “呵,这个李卫国,当真是紫微星下凡呢!” 徐阶走了,嘉靖这就敲打的桌子说道。 走出西苑的徐阶长呼一口气,还好,又混过了一天。 混也是一种哲学,在大明,更是如此。 大明的饭很难吃,大明的日子很难混。 这话不是抱怨,而是事实。 尤其在朝堂之上更是如此。 最底层的老百姓们每天忙忙碌碌,求的只是一日三餐的温饱,千百年来的中国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倒也没觉得有啥。 但是朝堂上的一众大臣的日子们就明显难过的多了。 先说这个弹劾。 有句话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你坏话的人多了就算不不坏,也被人说成坏人了。 可是可怕的是在大明,你一个当官儿的恐怕天天都要有人说你坏话! 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风闻奏事的世道里,动不动就会有人弹劾你。 看你不顺眼了就要弹劾你一下,有私人恩怨了也会弹劾你一下;政治斗争需要了也会弹劾你一下…… 乱七八糟,林林总总。 说不定你哪天出门没整理好衣冠都会被人弹劾一下! 世道就是如此残酷。 徐阶如今混到内阁次辅的位置上,怕是弹劾他的文章没有一百篇也有八十篇了! 试想一下连嘉靖都有海瑞这样的耿直之士买棺弹劾,指出他的种种过失,更何况底下臣子? 大明忠直之人太多,喜欢没事找麻烦的人也不少。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社会如何能安稳的矗立在中国将近三百年! 回到家的徐阶脱了官服,一身轻松,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劳累一天下来,这是徐阶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 传说洪武朝的官员们每天回家了都会小小的庆祝一天,官场险恶,圣上威猛,今天又活着回来了。 那个时候当官儿简直每天备好棺材! 如今的徐阶不说如此残酷吧,也差不多! 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大明的官员动辄获罪。 且不说那些小鱼小虾一样的官吏是条鱼都能吃掉他,就是内阁中这些外人看来权势滔天,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最后能得善终的又能有几个? 想那严嵩几乎独得嘉靖雨露,手眼通天,弹劾的折子不也得用筐子来抬? 远的不说,嘉靖三十四年那个杨继盛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你严嵩胡作非为,尽管权势通天,可不一样有杨继盛的死士弹劾你? 说到杨继盛,徐阶总是忍不住心里一阵悸痛。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句话用在杨继盛的身上怕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死士,这是一个为国为民死而后已的人。 早在国子监学习的时候徐阶就非常看重这个杨继盛,两人引为知己,惺惺相惜。 担任兵部员外郎期间,咸宁侯仇鸾请求开放马市求和。 杨继盛极力反对,因此入了诏狱,受尽苦头之后被贬官。 再以后,这个杨继盛做了一件震惊大明、彪炳千古的事。 死劾。 弹劾的,正是严嵩。 徐阶当初跟严嵩作对,这就险些被杀头,不得已这才改变了策略。 他知道跟这会儿的严嵩直接冲突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据说杨继盛的好友唐顺之,也就是创立鸳鸯阵的那个人曾苦苦劝阻过他。 可杨继盛只是一笑,欣然赴死。 徐阶很想救他,可是,他不能。 因为,此时的徐阶,在隐忍,他在等待机会。 蛰伏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个辛苦的过程。 他只能看着自己这个得意门生,引为知己的杨继盛惨烈的死去。 或许他能做的,只是默默的祝福,只是默然的看着他成就这千古惨烈的威名。 杨继盛死了。 在诏狱里被折磨了两年,受尽苦头之后的杨继盛死了。 只留下一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