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徐阶写信 (第2/2页)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或许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他要做的,只是报效朝廷,报效这个国家,报效他深爱的大明! 杨继盛死的时候或许是徐阶一生中最为心痛的时候,但是他也只是捏了捏拳头。 他没有说话,脸色如常。 甚至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此时同情杨继盛! 因为,他要麻痹严嵩! 他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要为大明消灭严嵩,所以他不能向任何人表明心迹。 徐阶一辈子都会记得,那天下着雨,不大,却足以淋湿衣衫。 听到杨继盛身亡消息的徐阶静静的站在院子里。 儿子要他回屋里,担心他被雨淋着,徐阶散开髻说了一句,淋淋雨吧,这样人会更加清醒些! 那天,徐阶和儿子在雨中矗立了很久。 回屋之后的徐阶,换了身干净衣服,出了门。 见了严嵩的面儿,他还会祝贺他,像杨继盛这样的jianian佞小人终于伏法。 他坚信,他这般隐忍,于大明有利! 他知道,他的力量不够,想要消灭严嵩,他不能来硬的,他必须求得别人的帮助,直到高高在上的那个人哪天回过神来——原来严嵩才是最大的jianian佞之人! 徐阶几十年来一直在苦苦等待这一天。 如果说杨继盛成就的是一时威名,他的苦难是在诏狱中那两年的话,而徐阶这钝刀子割rou的苦难,却是几十年! 可是徐阶没有忘却自己受的苦累,更没有忘却杨继盛的身陨。
他在等待机会,可是,他不能对任何人说。 包括最亲近的家人。 因为他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严嵩能爬到这个位置上为害天下,自然不是简单人。 他不能让严嵩看到自己眼里苦苦等待时机的那般狩猎者的眼神。 他只能让严嵩看到自己的温顺。 所以徐阶没有朋友,甚至对于家人,他也只能说严嵩的好。 因为最亲近的人口中说出的东西能更加麻痹别人。 满朝现在都是严嵩的人,处处都是严嵩的眼线,徐阶想要生存,只能如此。 这内阁啊,看着光鲜,实际上还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寻思完这些,徐阶又得想点实际的。 比如今天圣上如何会来这么一出? 往常圣上想要青词的时候只是传到口谕让内阁写一道就是了,今天这是怎么了? 还有,他为何会对这个李卫国这么感兴趣? 方才嘉靖问道自己的时候徐阶有些话还不敢和盘托出,只是空说了些李卫国勇武之类的。 可是徐阶对这人也是颇为担忧。 当初在京师的时候徐阶见过这个李卫国,这孩子不简单。 十几岁的年纪能摘得朝廷的探花郎,是个人物。 可是如今这人在桐乡做的那一套实在有些危险。 行私市,赚银子,招兵买马。 这些事儿每件都能杀头! 他当了浙江官吏不过大半年,如今弹劾他的折子这就已经老高了。 如此下去,怕不是好事。 徐阶这人不是慈善家,可是在他看来,这件事仍旧有些让人心痛。 这孩子如今为大明做了很多事儿,尤其几次大捷都是打的全大明这都拍手叫好,实在解恨! 可大明不缺办事儿的人。 也不是只要你能办事就能飞黄腾达。 大明缺的,是那种既要懂道理,懂的隐忍,又能办事,最主要得能和上下级搞好关系的人。 从折子里,徐阶看到胡宗宪对这人仍旧有些担忧。 冷眼旁观的徐阶见识了这个朝堂几十年的风雨,他知道,有些事儿,有些人,很难长久。 当下这个李卫国圣眷加身,倒还好,可是有朝一日等到汪直这也被朝廷收服。 恐怕他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朝廷从来都不少做卸磨杀驴的事儿,这事儿连徐阶做着都是手到擒来。 在朝堂上干了这么久,有些事儿徐阶自然是清清楚楚。 圣上今天这般仔细的询问这个李卫国,尤其对李卫国的海船这么感兴趣,会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 按理说一个新晋的嘉兴知府不会得到圣上如此青睐的,嘉靖今日如此,定然是有什么别的深意。 会是什么呢? 难不成两人之间有什么交易? 寻思一下徐阶觉得好笑,李卫国这才得了探花不久,干官儿时间也不长,圣上偏爱一些已经很难得了,又哪里会有这么多故事? 寻思到这里,徐阶书信一封。 刀子磨薄了好用,可却不易长保啊! 徐阶不由想到了大汉的霍去病。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