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水浒风_第65章 【盗皆亦有道(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盗皆亦有道(二)】 (第1/2页)

    丛台大擂的两日后的傍晚,雷三郎一行向西进入了群山环抱的太行山麓。

    这里是一处山谷,三面环山,中间稍有空旷坡地。这里也是一片荒毛之地,周围附近鲜有人烟,正是一个休整的好去处。

    他们擂台赛群骑在武灵镇外会合了石秀指挥的原由花荣、史进带来的二百名骑军,一行共三百余骑渡过黄河支流,一路烟尘离武灵镇越来越远。当然不会直接向东回梁山的,他们这队人马一直西向飞驰,两日后到达这里避避官军查访的风头。

    按说北京大名府的五千禁军也算早有布置,为何对他们这几百人的行动毛都没抓着,甚至后来行踪都找不到了?

    这里面除了有高廉等自大妄为以外,梁山军师吴用和公孙胜等的周密布置也更是起了作用。

    武灵镇地处高埠,黄河在这里分流成几股,把镇子围成了孤岛一般,大名府的禁军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东面河流细小稀疏的地方,防止捣乱者逃跑,自己进军也方便。西面是主河道,此时又是丰水期,河面宽阔,水深流急,巡查最是松懈。

    不想雷三郎他们早已查知了这点,众人抢得马匹之后立刻按照事先的计划向西南奔去,赶到黄河岸边,早有几十只大船接应过来。原来吴用早有善后计划,山寨里的水军头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带领几十名喽啰一天前已经雇好了船只,只等众兄弟到来。

    三阮兄弟亲自cao桨,往返几趟很快将这三百余骑和随后赶来的公孙胜等人渡过河去。雷三郎和公孙胜在这里略作布置,留下步行人员与三阮等寻路潜回梁山水泊山寨,其他一行三百余骑带着女真俘虏继续向西奔去。此时高廉等人才刚刚只是向外发出消息,禁军大队还没有进入武灵镇“戡乱”呢。

    雷三郎他们这批马上队伍人数较多,马蹄杂乱,行动痕迹应该也最是明显。他们与其他人分开,离开河岸直插向西。他们此行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表明他“燕北十三杰”并未就此打住返回燕北,很可能还要在中原这一带折腾一番;其二是故意造出声势,掩护三阮和步军接应头领樊瑞他们秘密潜回山寨。

    是以他们西行并不过分隐蔽,虽然不至于大白天穿州过府,但遇到城镇也只是略绕一下照样通过。两日行进后,已经穿过了平原人口密集地区,进入山区,现在终于找到了歇脚之地。后面留下探哨得知,周围并无追查的官军。

    按说武灵丛台擂事情发生以后,高廉已经通知大名府、河东府要求派出禁军对闹事强盗缉捕捉拿;雷三郎他们明目张胆的这样白日行军,就没有各处驻扎的禁军前来阻拦么?

    这里边就有个消息传递时限问题了,从高廉他们的求援消息传到州府到州府下达文书,这本身就耽误一日了,而各州府把消息送出顶多也就是靠驿站快马,再等消息命令传达到各地军营,早又是一两日后了。这个时间里,雷三郎他们不用策马狂奔,只是保持一般速度就已经穿过了那些还没接到命令的地区了。此时宋朝的禁军已是多年不经战阵,哪里还有什么防范,所以除非偶然遭遇上了,否则哪会有禁军前来堵截呢。

    这也就与他们大胆的使用那个北厢军的旗牌令一样,理直气壮的使用起来没人有什么办法;就是有人怀疑,但真正调查人员往返得好几天,在这之前是很难真切辨别的,他们这是打了个时间差。

    信息传递这个“时间差”,是雷三郎对这个时代自己能取得优势地位的第一个深切认识。

    这“时间差”不但玩的大胆漂亮,而且还对这本身的受益者雷三郎触动很大:消息的传递速度这一点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这年代事情能否做的成功与否的瓶颈和关键。无论是对形势研判还是跑买卖经商,信息的及时可靠几乎就是能使人立于了不败之地。

    近距离的消息传递,他们队伍里的走报军机各头领就做得很不错,从戴宗等人的快腿到他们之间的各种联络记号,近距离的手势和稍远距离的哨声,都达到了先于对手得知情况的目的,对头领从容把握各种时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眼前的事又是个反证的例子,他们这几百人的骑兵队伍,就是在平原大地畅通无阻,几乎可以说近在咫尺的数以万计的禁军由于得到消息晚一二日,根本就没起到什么作用。

    这还是短途的,几百上千里呢?那如果能够及时准确的得到消息就太重要了。

    雷三郎认真的思考着:以后甭管干什么,我都得把这消息传递工作放到重中之重,消息传递也就是通讯情报工作那可是太重要了。这使他更想起了鸟人韩伯龙,看这小子的鹞鹰金哥儿驯的还真是不错的,最好我交给他的任务,也要像训练金哥儿那样有成效才好。

    朱富、韩伯龙等已经在离开十字岭后就已返回水泊山寨。此次进入武灵镇的一些步下喽啰也与他们马上队伍分手,汇合他几路水陆人手,也分别由石秀、樊瑞等率领分头先行寻路回转梁山。

    此刻一起到达这里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