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水浒风_第107章 最是夕阳(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 最是夕阳(二) (第1/2页)

    ——————————

    公孙胜这一离开,两月有余。在临别前雷三郎“华盛天道”新目标的鼓动下,可说是马不停蹄日夜奔走,虽然看起来劳累无比,却是收获也很可观。

    他回到这本派道教圣殿蓟州夔山,拜见了师父罗真人、大师兄林灵素。其时罗真人年事已高,基本不再理会道中事物,在广大下级道众中已是个逍遥神仙般的精神领袖,此刻的夔山道教圣地已经交与林灵素来打理。

    而林灵素这个实际的夔山道首的继任者,接下这个衣钵其实也是个无奈之举。

    这位林灵素林大师兄,近十年来可是声名赫赫,在中原道家的影响其实早已高过其师罗真人。甚至可以说他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了夔山道教整体的影响力,他代表的道教已经不限于夔山道教,简直就是中原道教的统一首领摸样。

    他可是个典型的道教理论和道术技俩的之大成者,讲起道来理法高深神秘莫测,玩起道术的巫婆神汉的障眼法来也弄得当朝皇帝赵佶神魂颠倒。这位道兄被两年前赵佶皇帝封为国师,为道教“一统江湖”立下特殊功勋:对于儒教在统治阶层的地位影响不好判断(因为它们并没有什么有形的组织),但是对于前一二百年来声名显赫的佛教的打击可是巨大的。

    数年前赵佶下令,“灭佛崇道”、“改佛庙为道观”等旨意,可见对道教的尊崇。那时的情况,可以说是达到了道教和林灵素本人宗教生涯的顶峰。

    不过道教本身理论的浅薄和道术的过于功利,也使他丢了脸。几次神仙旨意般的预言失败以后,林灵素遭遇到了各方面的反攻倒算,很快从神仙般的地位高峰滑落下来,虽然道君皇帝赵佶还是很给面子,并没有明确剥夺他的“国师”称号,但他这个被揭露者也无法在京师东京在混下去了。

    灰头土脸回到师傅们下,虽然夔山弟子对他还是奉若神明,不过从高处重重跌落下来的林大神仙要想在恢复往日的神采,没个几年休息生养,看来也很难翻身了。

    公孙胜的到来可说是恰逢其时,由他来收拾眼下道教这种支离破碎、分崩离析的残局是林灵素求之不得。

    公孙胜首先取得了也许已经迷糊了的师父罗真人的支持,在夔山下一辈弟子中带出了二十多个道众跟随于他,率领“正规军”推行“他的”华盛天道的理法系统;更重要的东西是在另一方面,他基本得到了林灵素在东京汴梁及附近辐射地区的道家归附体系。

    林灵素手下的这些道家势力实在松散得很,而且现在也更是支离破碎很不得志,但普天之下能达到这个高度的也只有他这个破烂系统了。

    虽然直接用处不一定特别的大,但是比起公孙胜只在梁山左近及河北地区的这一点影响还是要大了许多。何况林灵素表面上还是“国师”,就像上次在十字岭公孙胜利用道教这个“国教”名声轻松脱险一样,公众接受消息的“时间差”仍会使他们准备“开发”的华盛天道的发展有许多可利用的地方。

    皇帝大人是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的,道教以及林灵素的“嗅事儿”自然也很难透彻的传达。下级地方官吏和下层民众、道家子弟等短时间内也很难知情,这就给了他们“华盛天道”借此偷梁换柱继续发展开去留下了临时的平台,剩下的看自己这一方人怎么去开展了。

    这方面公孙胜可说是收获巨大,回山后看到雷三郎他们早已经把华盛天道的发展面铺开去,公孙胜更是等不及了。他立刻就吩咐手下弟子加入进来,并抓紧时间向东京方向以天道新教长的名义做了试探性接洽,开展了收拢旧的道众工作。

    如今回来,也是要与雷三郎、吴用和卢俊义等总结碰头的,这次他可是显得意气风发了许多,与当时封星大典后寂寞离山那可是判若两人了。

    但是更意气风发的还大有人在,回到山寨后雷三郎已经不把这个天道的发展情况放在很重点的位置了。公孙胜回山了,水波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