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水浒风_231 御河之辩【三章】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1 御河之辩【三章】1 (第1/2页)

    ===============================

    御河也就是京杭大运河北段,以前称为永济渠。

    它上游是起于卫河,地处河南卫县。卫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这在我国北方是十分奇特的。卫河会和淇水、汤水等十余条河流蜿蜒向北,后来隋炀帝大修运河,卫水以北联通漳水、屯氏河、白沟河,地跨河南、山东、河北直达涿郡称为永济渠,宋代称为御河,全长千余里。

    御河的开凿和治理宗旨是在发展漕运,隋唐时期多次北征,江淮以南和中原中部的役夫、粮草器械,以及相当部分的兵甲、武器、兵士都都是通过永济渠运往涿郡的。

    宋代与北方辽国战事不断,对永济渠的依赖也是很大,这时永济渠公称为御河,朝廷设立专属管理。由于黄河的多次泛滥、改道,使得御河部分地段出现淤积,不过大名府以北御河水位更加丰盈,漕运更加便利。

    大名以北已是北禁军驻防地范围,御河专属也有北禁军的安插人员。石秀利用从东京汴梁北禁军贺指挥使那里得来的腰牌顺利与这里的北禁军建立了联系,雷圣使一行人从北京大名府以北的御河码头上了船。铁叫子乐和率晁忠等数人牵着马匹在路上沿河而走,顺便一路与近处的天道道众联系。

    此时春天以至,河开雁来,御河上开始繁忙起来。他们一路北行顺流而下,得铁叫子乐和报来重要地点也不时下船会会相关人员。在大名以北二百余里的卧牛镇在这里设立的秘密商号会过菜园子张青夫妇;在临近沧州府下船西行真定府道场会过玉麒麟卢俊义,他这时候已经从梁山水泊赶了回来。

    指点完真定道场的发展,雷三郎邀卢俊义与他们一起回返御河继续顺流北上。

    他的天道圣使身份,再加上石秀手持的御赐金牌和北禁军腰牌,倒是使他们在御河畅通无阻,而且也为沿途道商的货物运输开辟了一条新路。

    雷三郎已经决定以后他们华盛天道也要力争充分的利用这条御河,不只是现在的道商机构用于货物运输便利;就是为未来大势有变计,也要充分掌控这条命脉。

    这可不是件小事,在这个时代陆上车马运输那是极为艰难的。尤其是大宗货物,沉重的负担使得行路速度十分缓慢,费用也是极高。水运既可以极大的增加负载,又可以几乎是日夜不停的行进,效率是陆上运输的数倍。

    但这个大运河既称为御河,那就是官营的色彩达到了极致。他们若不是有着特殊的后台,在这御河随便出入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最近这个时候。

    雷三郎注意到此时大多数民船都受到了管制和限制,在御河上穿梭的大部分都是吃水线很深的官船,船上大量运载的粮草、军械,日夜北行更显得显得极不寻常。

    “卢员外看此情形,我等是否可以认定朝廷有兴兵模样?”在于卢俊义议完沿御河设立道场之事,他盯着河面上的官船问。

    “这几日卢某观看,大小官船运货之量极多,应是数十年不得见。如此大量的粮草和军械,应是供应十万以上的大军所用。河北禁军屯粮本就不少,一般足够经年之用,如今还有如此大的动作,看来不久北地又有大军来到,或许此刻已在路上。只不过此地天讯庖厨尚未建立妥当,否则应有消息传来。”卢俊义是兴兵打仗的行家,立刻分析道。

    此时他们又已船行三四日,按平行来说向北已经过了定州军一线。这里已接近宋辽交界区域,沿途官船停靠密密麻麻,但也仍有不少还在继续向北行进。

    卢俊义判断不错,这确应该是大规模军事部署的前兆。雷三郎想:但估计目标应该不是与双鞭呼延灼、美髯公朱仝等部有多大关系,他们分散在太行山麓,离这里既远又暂时没有交接之地。

    “这是用于什么的呢,可是河北北部有大规模的sao乱,是李俊、关胜部动作太大了?或者难道是为了剿灭河北绿林豪强田虎?”他深感消息不通的难受,他们的“时间差”信息战现在这里还没有基础。

    “应该不是关胜、李俊的原因。”卢俊义迅速判断道:“宋辽边界的情况不比中原内部,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