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傲水浒风_233 两头三线1【三章】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3 两头三线1【三章】3 (第2/2页)

看,咱这湖心道场应该朝何方发展,你手下如此多能人,也一定有所议论。”

    李俊也不客气,略微思索一下便道:“当时我等与关胜将军初到,大势上也是顺势而为。湖心道场本只想做个落脚点,为我兵卒四面出击的后盾。可此地用兵,必用骑军,这个非我等所长况且也一时没有大量马匹可寻实是难以做到。做来做去成了北边道众投奔的地方,加上后来圣使从东京传下来的道商便利条件,这里一发不可收拾倒成了一个商业集镇。关胜将军那里与我等几乎正相反,险山旷野正适于奔袭作战却无蓄养人口的条件,主要转向了建立骑军。我等双方在此状况下互通有无,合适的工匠平民转到我这里来,马匹键卒由关将军选走。半年多来我等这里人口近万,关将军那里也形成了五六百人的骑军队伍。”

    “现在我们双方也都遇到了些难处。我这里受到水上运输等限制,再加人口已显吃力;关将军那里队伍再若增加就很难再掩藏行迹,再者地广人稀之地给养也成问题。是以我们也曾多次商议,是否关将军所部不求人多但力求精悍,以练成精兵强将为主;而我等这里湖心道场则主要聚拢北地人心,不能拂逆前来投奔的民意,必要时可以将北地道众向后转运。两位首领认为可行么/”

    有的人放出去独立,确实能发挥特殊的闪光。李俊这一番话完全是从两军合作进行后势发展的高度出发的,雷三郎为有这样一位独当一面的手下庆幸。他摸了摸自己的眼睛,自嘲的想是否自己真是有着一对“相人眼”?

    卢俊义却是更加赞赏,他接口道:“日前卢某也是曾踌躇关胜那里的事,盲目发展兵源自身养不起,仅靠后边呼延灼等支撑也不能济。再说声势太过引得宋辽军兵瞩目,也有违我等偃旗息鼓、暗暗做成第三方势力初衷。李俊这里不以战为主倒还好说,关胜那里不加鉴别的吸收兵士并不是好事。兵贵士气,那种心无旁骛奋勇直前的士气;燕云十六州一带辽兵其实大部也是当地汉人,吸收的士卒将来难免在疆场相遇,此种情形我以为实是不妥。若有军卒阵前叛来叛去并非不可出现,可这则真是为将者的悲哀。”

    李俊点头问:“当次情形,我等是否应该限制规模,徐图发展/”

    卢俊义没有说话,转头看向雷三郎。

    雷三郎听了卢俊义的话也有所悟,这时的行兵打仗确实难以像我前世那时敌我界限分明。万一乡里乡亲之情甚至胜于两国对立之恨还真保不准,到时候敌我之辩瞬时易主那还真是会坏了大事。

    他看向卢俊义,“以持续数年计,员外看李俊、关胜二位所部以现在的作为可以自保和延续么?”

    卢俊义道:“卢某以为保持现今的规模,甚至必要时适当精简,这样立足应该不成问题。关胜那里偏僻险峻,官军力不从心;这里湖淀区域广大荒凉,外人不屑一顾。只要我们暗中做事,不过分张扬,可以稳定存在;这就像两个探出来的犄角,先稳稳地停着,长壮磨尖。将来一旦是时候挥动起来,就顶在对手的两肋;再加上我太行、真定等道场后续力量,定能起到不可估量的制敌作用。”

    雷三郎点头,他又把沿御河一路的思考捋了一遍,沉稳说道:“二位所言极是,此地已经进入,这比我们预想要快,李俊兄弟和关将军已经伸出来的这两个头角应当善保稳定不失。

    多交朋友少树敌手发展天道是我们近期的原则,但这也不代表我们武力方面就无所作为。在我等发展天道的过程中,凡是在我们尽量隐忍中仍欺凌上来的,不管他是官府豪强还是绿林大盗,我们就要出动力量猛烈打击。这也是我们的练兵之道,精兵都是打拼出来的;我们没有大规模的地盘,无法大量养兵,但我们却至少要保持有限兵力的精悍战斗力。在中原内部如此,在你们两部前出战线这里更是如此。”

    他站起身走了两步,又说道:“两位刚才也提醒了我,这里形势来之不易但也不能盲目发展。卢员外说的太对了,心无旁骛的军心才是士气之源,关将军那里是不宜太多吸收北地之兵,甚至你这里湖心道场也有这方面的隐忧,常住人员里北地人员比例也不宜过高。”

    “不过,我们也不至于拒绝人加入,甚至还更要鼓励北地汉民向我们聚集。”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音,“李头领说得好,人心不能拂逆。既然人们愿意加入我们天道,咱哪有拒绝的道理。我早有个设想,在将来适当的时候,鼓励北地燕云十六州的人口向中原内地迁移;大辽国凭什么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强盛?除了他那游牧民族的铁骑其他还不是靠着燕云十六州几百万人口给他们提供钱粮工具后勤保障!

    当时考虑的时候还恐怕咱的影响力不够,不想现在人家自发的找上门来,这可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你们接下来的任务,除了继续保持湖心道场的稳定运转以外,接下来就是重点隐秘去做北地人口物资的转运迁移。我们天道急需各类人员,这些北地汉人受了咱的恩惠回归中原故国,那还不成了咱的铁杆道众,他们必将与我原梁山道众一起成为华盛天道事业的中坚。

    还有那些骑射好手和脱离辽军的兵卒,关胜军大量收留不妥,但仍然是可以为我所用的。你们要将他们集合起来向后转运,将来可以加入林冲等部,不过最可能的也是最需要的其实是长途转向西北;西北先遣军鲁智深鲁头领那里最需要兵卒,也才是他们更理想的去处。同样是面对外敌,但那里就单纯的多了,没有了乡里乡亲关系的牵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心无旁骛的为国杀敌。其实将来鲁头领那里也可以同样照此办理,西北部分愿意加入我军兵士千里转运到这宋辽边境来。

    猛一看这似乎有些多此一举的麻烦,但这确为以后疆场上减少了许多心病和隐忧。远在千里之外戍边卫国,只要他是诚心自愿加入,那个军队就是他的家了,带这样兵卒的将军能不感到幸运么!”

    看到卢俊义热切的点头,从这个实际上最高军事首领身上引起了他一些关于治军的想法,此时这似乎是题外话,要不要说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