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3 两头三线1【三章】3 (第1/2页)
================================ 那田虎所部也是与李俊处境差不多,他虽然不住扎水面,但却是能够往来辽宋边境。属于辽境的黄河北端入海口附近的一片区域,地区相对狭窄,土地盐碱贫瘠;宋军不敢去,辽军又不愿长期背水在那里;是以田虎找到了一个生存空间,甚至相当一段时间,辽宋都想通过他做代理人对那里实行长期控制并争夺。 天虎又是个枭雄似的人物,左右逢源又都不全买账。他在河北根基深远,许多手下亦兵亦民,聚散无常;有时势头很猛多达上万,有时候轻骑就简,只有三五百人流寇一般游荡。他活动区域的西边与古白洋淀的湖区毗邻,曾经捎话给李俊说道往年曾得水泊梁山晁盖、宋江二位头领恩惠,所以避开太行不与梁山旧部发生矛盾,这里希望两家结好,不做伤和气之事。 李俊多会做人,主动结好的事情那是不能放过的。他立即派人送去部分鱼米钱财资助,让孙新、顾大嫂夫妇在湖东建立联络探哨网络,以酒店、商号等名义打探四方消息,也兼与田虎部联络。 “田虎言说为报恩离开太行一带,并希望联手在一方是否可信。此人我等还接触不多,目前也只是应付。”去年晁盖率军纵横河北时,李俊带水军留守水泊山寨,对田虎并不熟悉,故有此一问。 卢俊义对此也不很知晓,虽然他在河北起事时倒与这田虎有过交往,不过曾有恩惠之事却未曾听说。是以也无法解释,只是说田虎此人极为油滑,并不好惹。 他们不清楚这事,雷三郎倒知道个大概。这是他在去年秋天丛台擂上见过田虎以后对此人颇有兴趣,曾经仔细打探过,确切的消息倒是公孙胜通过沈云等渠道的来的。 当时的事情应该是这样,田虎部经过几年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大,去年春夏之交受到了北禁军的围攻。这些禁军部队对外族铁骑毫无办法,但是人多势众对付非正规化的义军倒是气势汹汹。田虎由于战略失误,失去了机动性被数万官军围困,形势十分紧急。事情凑巧,水泊梁山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他们大范围转战正好进入河北南部配合河北义军围困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四面求救,北禁军撤围向大名驰援。这次行动客观上算是救了田虎一命,所以这后来田虎有此曾受恩与梁山一说倒也是算是正常。 不过田虎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报恩”而放弃北太行一带,却又不是那么简单。雷三郎分析,田虎行事飘忽多变。此次撤离太行向东面发展,应该更多的是看好黄河以东入海口附近这个三不管之地,至少在他及手下看来那里比北太行一带被宋辽两军夹在中间情况要好得多。他在河北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目前兵卒喽啰似乎不多行事低调,但真要时机成熟,大旗一树纠集起数万人也不是不可能。转兵河东地更像是韬光养晦藏兵于民的策略,所谓对梁山知恩图报一说,应该不过是个顺水人情而已。 但此人能力不可小觑,将来是友非敌对华盛天道在北方的发展应该才是有利的。既然他已经前来示好,那我方也不妨高调回应;可由李俊正式出面约请田虎,就说水泊梁山雷、卢二位首领希望他能来湖心道场一唔。 “那田虎恐怕不会来,像他此等人物心机很深,既是我等并无加害之心,但他却不可能轻涉险地。”卢俊义说道。 “那个不妨,来不来是他的事。我等做出姿态名正言顺,话到礼全人家都言道报恩了,我们大头领们都到了,格调自然也要高些。”雷三郎笑谓卢俊义,“去岁丛台大擂之时我燕北雷三爷曾经与那‘胡天’见过一面,他那时得了几匹骏马也有我们几个小小的人情,如今我们初来贵地请请他这位地头蛇以求照应也应该说得过去。” 李俊说道:“圣使以寨主身份请他礼节甚够,不过某想以田虎为人他亲自前来不大可能,反而多会推托后反请二位首领去他那里尽地主之谊。李某以为那样也不妥,人心叵测,二位首领同样不能轻涉险地。” “卢某以前也算与他有些交往,到时候由卢某去会一会他这鸿门宴也无所惧。”卢俊义先是点头,接着又有些豪气的说道。 李俊正要说话,雷三郎摆手道:“此事往来应该有几日时间,现在不忙做决定。我等也不是专为会他而来。将来不论见面与否,只要他能正规礼貌回请基本上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些应该只是面子上的事,我们真正要考虑的到应该是湖心道场如何发展的事。” 卢俊义点点头对李俊说:“当初我等议定六路出击之时,并未想到即刻就能做的如此之大,李俊兄弟做到我们所想前头去了。” “若不是二位哥哥指出明路,又派大量后援鼎力支持,单凭我李某等几个人哪能得此景象。”李俊赶紧谦让,“不过这湖滨之地也确是得天独厚,李某也不过是仿照晁、宋两位首领把它做成又一个梁山泊而已。这半年多来,招募北人工匠夫役建立湖心道场,发展辽宋之间道商,避开军旅专与关胜将军对付马贼,北敬夔山、东联田虎,李某所作这些乃是按计行事。如今虽说模样初成,但湖滨之地虽好却毕竟四面受敌扩展余地有限;再做如何发展对此李某也心内没底,今后如何做法还确需请两位首领示下。” “以李俊兄弟看,湖滨道场可以容纳多少人聚集。”雷三郎点点头问。 “若是以本地自产鱼粮供应,万余人长期定居已是不易。我道场民事总管王义五十多岁,曾做过雄州县令,后以年高为由退隐。两月前随人投奔这里,我看他精于吏道,就委任他做总管帮助管理全盘事宜。据他测算,此地水旱产出加上船运能力,长期最多可应付两万人众;若是外援接济充分,短期一两月容纳五六万人也是可能的。” “县令做手下,那李头领应该是州官了。”卢俊义笑道:“不过做到这一点,这道场的建设恐怕还需些时日。”他在梁山任副首领,于安营建设之事也已不陌生。 雷三郎也笑,接着问道:“如此已经很了不得了,我等既来也是为实地查看再考虑后续之路,李俊兄弟不妨先谈谈就六路出击的方向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