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电脑回三国_第九章 折服郑玄(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折服郑玄(一) (第2/2页)

意思,这本书,乾早就可以从头背到尾了。还用你去整理么?”陈乾说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敢问语出何典”郑玄反复地念道。

    “无典,这话我是陈乾说的,怎么样?你这个老头作为大汉的子民,满腹经纶,不思进取,躲在这石屋里成一统,象话么?总有一天我要烧掉你这石屋。烧掉你的这些破书,我劝你,别让这些破书读傻了,读了六十多年的书,黄土都埋在脖子上了,还读,有什么用呢,不如出山,用自己的知识为这个大汉的老百姓做点实事,不然死了会被后人骂的,说什么那个郑玄,郑康成,一辈子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沽名钓誉,假清高,其实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你是什么样的人。别人是看你老了,没有说出来而已。”

    郑玄大汗淋漓,说实在的,可能自己他出娘胎里都没有人这么说他,别人请他去来做官。都是毕恭毕敬的,哪象陈乾这样不管清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

    “敢问先生为谁家帐下,派来辱骂老夫的”郑玄厉声说道

    陈乾哈哈大笑道:“呵呵,对于你这种不忠,不孝无情无义之人,人人都可骂之,何必要别人派遣呢,如果不是你的假名气大,乾有求于你,乾也懒得要骂你,其实,你的那点才学,在乾看来,不及一提,不及一提。”

    人要脸,树要皮,郑玄这人虽然不把荣辱放在身上。在当令文坛上,他郑玄如果说是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现在一个年轻人在他现前,亲口说他的的才能不值一提,就是再好修养。此时也心中会有气的。

    “据玄之所知,由于时间久远,如今的《孝经》并不齐全。刚刚你说你能把《孝经》从头背到尾。今天我倒要看看你的才能了”郑玄想打击一下陈乾的嚣张气势。然而他那里知道,陈乾是一个历史学的研究生,为了研究历史,对儒学的典籍也很有研究。这本《孝经》是儒学的重要典籍之一,文章不长,他当然能够背诵了。

    “好,那你这个老头,听好了,就请听乾为你背诵”陈乾说道。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相传孔丘自己传,其实为他的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我朝开国之际,分十九章。老头。乾说得对与不对”陈乾把后世对这本书的评价略作改动说了出来

    郑玄心惊,但面无表情地说道:“请你为我试诵之”

    “好,你这个老头听好了,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陈乾稍稍地吸了一口气,有条不紊地背了出来,在这里,他不得不感谢他的导师。他的导师对他非常的严厉。又非常的古板。常常叫他背这些无用的东西,没丰收到,在前世用不上,反而现在却用上了。

    大约一柱香功夫,陈乾终于背完了,郑玄脸色苍白,无语地把书案上的那些竹简。投入身边的火盆里。老泪纵横地用火折点燃那些书册。陈乾有些心痛,知道这些就是郑率整理编注的《孝经》。自己所背的正是来源于此,这些都是原始书稿,就这么烧了,可惜了。然而他又不敢阻止。他这次奉曹cao之命去取北海的。阴断公孙瓒的援军。而他对管亥的那些黄巾军没有信心。历史上,管亥五万人,连一个不到一万人的城市都打下来,最后还被刘备的三千人打败。自己要想夺下北海,只能另想办法。郑玄是北海高密人,在北海有很高的声望。北海的孔融对他也很尊重,如果让郑玄去劝降的话,应当成功的希望大得多。自己现在就是要折服这个郑玄,让他为自己所用,如果去救那些书籍的话,自己刚刚的做作就白费了。

    郑玄做完了这一切之后,心平气和地对陈乾说道:“陈先生大才。需要玄做什么,请说吧…..”

    陈乾:“……”

    PS:想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