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风云_第二十五章 李开芳(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李开芳(下) (第1/2页)

    咸丰四年二月十五日(1854年3月13日),当扫北援军渡过黄河以后,苏、鲁边区及鲁西南的捻军、幅军及其他各种农民军,纷纷起来响应。有的参加扫北援军,有的做向导,有的配合作战,有的进行“围城杀官”、收复城镇的斗争,这使扫北援军声势大振。十九日,扫北援军占领丰县,丰县武举孙蕙天等率人随大军进单县,杀知县杨郑白等。二十一日,扫北援军占领巨野,当地农民解光业等率众数百响应,同时,济宁南阳湖在水上活动的农民军乘船多艘,出没无常,与路上农民军配合行动。

    扫北援军的悲伤,极大地缓解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扫北军的危局。倾听不得不抽调阜城围困兵力南下阻击。这时,山东巡抚张亮基率领练勇二千人,由德州南下达济宁,将军善禄率阜城围军二千五百人,有湖路而下达曹州。这两直清军不足五千人,而扫北援军这时已达四万人,加以地方农民军遍地如麻,张亮基和善禄吓得不敢迎战,只是“张”东“善”西,将清军摆在两侧,中间让出一条狭长地带,让扫北援军迅速北上。二十五日,扫北援军占领郓城。二十七日,扫北援军达张秋镇,曹州张狮、陶大山等号称“十三股”,合为一大股约有三千余人,欲先占濮州,次占曹州,响应扫北援军。二十九日,扫北援军占领职谷,杀知县文颖。李三扛子等相应。次日,占莘县,地方官吏弃城而逃。

    三月初一日(1854年3月29日),扫北援军占领冠县,杀知县傅士珍等。初二日,扫北援军到达朝城张鲁集,朝城武举李朝燕、李兆庚等起义。他们模仿太平军装束,尽占朝城,杀知县任腾蛟等,并配合扫北援军进攻观城。初三日,扫北援军进围山东重要商业城市临清。扫北援军到达临清,与林凤祥、李开芳率扫北军所困守待援的阜城,距离只有两三日的路程。以如此雄厚兵力,若是继续北上,与林、李里应外合,一战当可破围,两军会师就在眉睫。可围困阜城的清军是科尔沁君王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胜保两部。清廷命令内阁学士胜保由阜城南援,巡抚张亮基及将军善禄也跟着胜保援军回到临清。这时的形式是:胜保、善禄屯军临清北边,张亮基屯军东南,藩司崇则屯军夏津,大体上形成对扫北援军的包围。扫北援军围城临清已经十天了,在这要紧关键的时刻,扫北援军内部出现了分歧:以夏官正丞相曾立沧、秋官副丞相黄益芸、总制黄生才、前军指挥陆良奎为首者,主张放弃攻打临清,乘势拼死北上,直接与林凤祥、李开芳的扫北军合股。以冬官副丞相许宗扬、夏官副丞相陈仕保为首者却认为,已经围了临清多时,四万人的队伍已经开始断粮,只有打下临清城才能充实粮草。而占大多数新参加太平军的圣兵赞同后者——先攻打临清,吃饱肚子再北上。

    三月十五日(4月12日),临清城内川勇四百余人响应扫北援军,倒戈反正,太平军乘机用地雷轰塌城墙,一举占领临清,杀知州张积功、副将庆德。但是,知州张积功在城破的时候,命人焚烧掉城内所有存粮、火药;四万人的扫北援军打了十几天的恶仗,争得的却是一座空城。粮食问题立即成了主要矛盾,肚子吃不饱,这使得那些新加入进来的圣兵们大光其火,在临清城里见人就杀,见妇女就yin,见东西就抢。援军主帅曾立沧见状,命各属责众,对那些不听令的违教者欲行诛之。此时新兵多于老战士,众哗噪,竟然出现了要“剚刃立沧”的事情,局面已经不可收拾。当天夜里,有好几千人擅自抢了东西,掳了女人出城逃走。没粮食吃的扫北援军开始撤出临清,他们不是继续北上,救援林凤祥和李开芳被围困的兄弟部队,而是南下了。撤退时,圣兵们将草人及泥塑神像置于城堞间,望之如人守城者,清军不知虚实,久久不敢入城。撤出临清的扫北援军,虽然仍保存着相当庞大的数量,但由于饥饿,沿途溃散和不遵守军令的现象更加严重。加以主将之间观点不一致,扫北援军推到清水镇时,“众心益涣,日夕逃亡不止”,“留三日,乏食,田塍林樾,自尽自刎投水者到处皆是”。

    虽然是在这样的困境下,主帅曾立沧、前军指挥陆良奎等人也还是亲自组织了一批圣兵老战士和捻子,于二十八日夜间给追来的清军以猛烈反击。这一仗虽说战死了陆良奎等战将,却烧毁了内阁学士胜保大营,大败清军。胜保没料到这一着棋,连忙逃到馆陶去了。身为主帅的曾立沧哭着要求:“乘胜趋阜城,僧营不虞后路之变,此转败为胜事也······”但冬官副丞相许宗扬认为:“众心欲击趁,北行恐多逃亡。我则深入,不如南行,明旦迅发,官军未能追也。”二十九日,溃退的扫北援军竟在冠县被练勇、清军联手打得大败而走。退至冠县三里庄,再被回过头来的胜保追兵击败;夏官副丞相陈仕保指挥断后战死。战败的扫北援军由冠县而莘县、观城、阳谷,四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