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_第二三七回 建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三七回 建设 (第2/2页)

库、疏通运河,这是李彦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运河,才能够使得京师的物资供给获得保障,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而修建水库,又是治理北直隶水系的关键之处。

    虽然水库的建造遇到麻烦,不过由工部和兵部联手推动的运河疏浚,以及从京城到天津马路的修建,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修建。

    运河疏浚工程由工部尚书徐光启、主事李之藻亲抓,而李彦则从辽东调来技术人员,对京津公路的路线进行勘测,并重新启动京城到通州这一段的翻新和拓宽。

    进过几年的发展,华夏车辆厂已经售出近千辆四轮马车,其中也包括一些载货车,毫无问,在解决稳定性以后,四轮马车装运货物的重量要远远超出一般马车,而速度又要比行船快,并且不受水文变化的影响。

    当然,这种优越性很多时候还只是理论上的,至少马车受到路面状况的影响很大,有一半左右的四轮马车都在天津,以及京城周围,因为这里的有钱人比较多,而且道路状况也更好。

    正因为如此,反有钱人更多的江南,因为降雨比较多,四轮马车的使用就很受到限制,基本上只能成为有钱人短距离出行的一种选择。

    制约马车使用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马匹的缺少,中原帝国对于畜力的需求,向来比较紧张。

    简单来说,限的土地养活庞大的人口已经很不容易,无法再去生产大量的牲畜。

    因而这些年四轮马车的使用依算很普及,而现在要修这样一条耗资巨大的“公路”,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意思。

    原来的京通路来说,不仅品质很差,而且道路也不宽,充其量不过**尺,比之后世的村级水泥路都不及。

    在可以想见的来,水运依然会是大宗货物,以及远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短距离的商品贸易中,道路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要是能修通京城到天津的“公路”,来往所需要的时间,也定然会大大缩短。

    在工部和兵部的安排之下,大量被裁汰下来的兵丁编组成为“工程营”,开始开挖土方,堆压路基,新的“京通路”将可供四辆四轮马车并排行驶,并且留出可供人行的路肩。

    “道路修成以后,沿线前往京城所需要的时间将大为缩短,不过这还要有个条件,就是能不能有足够的马车供给大家使用,”李彦看着沸腾的筑路工地,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相反,如今正是百废待兴,重任在肩,丝毫轻松不得。

    “车辆厂生产的四轮马车价钱已经便宜了很多,一些简单型的,车辆的价钱还不及一匹马,倒是马匹是个问题,一般的人还买不起,”夏熙现在工部任职,暂时还没有正式的官职,不过能够负责京津公路的建设,想来起码能做到主事一级。

    华夏有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夏熙虽然家财万贯,但还是很愿意跟着李彦做个芝麻官,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李彦也愿意用自己熟悉的人。

    何况夏熙能够发家,他的能力确实很强。

    李彦听了点点头:“放心吧,这个问题很快能够解决。”

    夏熙笑了笑:“下官也是这么想的。”

    李彦却又笑着摇了摇头:“也没那么容易,建奴和蒙古人,可都不是什么善茬。”

    “只不过大人的复辽军所向无敌,建奴和蒙古又算得了什么,”夏熙也笑着说道,在李彦面前恭敬而不阿谀。

    华夏工场旗下的作坊和商行,这些年一直通过关口和北面的蒙古人进行贸易,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四轮马车、香皂之类的奢侈品,然后从关外换回来马匹,这些年的贸易量越来越大,不过大多用来供给复辽军组建骑兵,关内的民用马匹依然很少。

    李彦这时候已经知道努尔哈赤受伤,生命垂危,而建奴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所以骆养性在第一时间赶回辽东。

    虽然说入关的军队没有跟着回去,对辽东的兵力有所损失,不过此刻的辽东可以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自然是实力大增。

    何况复辽军的体系已经成熟,很快就能训练出一支新军,在合适的时机,对建奴展开凌厉的反击。

    只有当外部威胁扫清之时,内部的建设才可以高枕无忧,并从外部获得更多资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