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节 风云灞上(二) (第4/4页)
薄,所以不揣冒昧,想请鲍君出马,为我赞襄军中事务,以使军营整肃、治安清正,殊不负朝廷所托、百姓所望。” “鄙人自幼深好黄老之学,不望能青史留名,但求曳尾于泥涂而已。” 这话听得我皱起了眉头,心道:你是骂我残民以逞嘛?不过想想他说得也对,我们西进的时候确实没干啥好事,尤其是新丰这里,又是驻军又是打仗的,现在虽然稍好点,但我麾下近两万人马的粮草都要着落在这附近几县十几万百姓身上,对他们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啊。 “古人云:老吾老,及他人之老,君文武大才,幼受廷训,耳闻圣教,岂无不推爱于人的仁者之心?况且当今虽圣天子在朝,然天下扰攘、时事汹汹,君虽欲独善其身,岂可得乎?”我这最后一句话就有点威胁的意思了,鲍出不是傻瓜,听得眉头大皱。 “一箪食、一瓢饮,固不失君子品性,然挺身出世,挥霍文武之才,拯万民于水火,廓清宇内,不更是大丈夫所为嘛?” “君所言十分有理,奈何有老母幼弟在堂,难以脱身!” “这有何难,可请母于灞上大营安住,君可晨昏侍奉。至于其余兄弟,在军中安排一职务,有何不可?这样既能使老母不受耕作之累,风霜之苦,又能使幼弟安居,兄弟煦穆,何乐而不为?” 鲍出看看实在躲不过去,只好点头答应,当然他对于我开出的条件,心里也是愿意的。作为儿女,那个愿意自己的父母住这样的房子,受这样的苦,愿意自己的兄弟一辈子为人仆隶,永无出头之日呢? “如此甚好,君好生收拾一下,后天我派车来接!”说罢,我就起身拱手告辞了。 “请君务必共用飨食,使出得尽主人之礼才好!” “呵呵!文才,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来日方长,就不要客气了!”鲍出同意出仕,我也就立即改了称呼,以示亲热。在这个时代,叫人名、字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尤其对读书人而言,一般只有上级对下级,或者亲近的朋友才会用字来称呼。 鲍出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对他拱拱手,喊道: “不劳远送,专候大驾!”说完,猛踢一下马腹,带领大队骑兵向西奔去。我几乎都可以想见,鲍出家里现在肯定挤满了人,对满堂的礼物惊叹不已,对鲍出一家将要脱离苦难的生活投来羡慕甚至嫉妒的眼光。 说明: 杨飞麾下武将里,这个鲍出是第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我对于这个人物十分喜爱,还有一个是韩遂麾下的战将成公英和他比较相似,我也十分欣赏,都属于那种很讲义气的人。读者会在以后章节中看到成公英,说实在的,在韩遂麾下,他虽然武艺比不上阎行(后改名为艳),但人品可比他强多了,连曹cao都对他的忠义也十分赞赏。而阎行后来在曹cao身边后基本无所作为,荒废了一身好武艺,我觉得和他的人品有很大关系。 另:因为本周事情太多,更新的较慢,希望大家原谅。 同时一些读者对主人公在陈留之战中对于没有召纳典韦或者说对召纳典韦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其实典韦这样的猛将谁不爱,主人公当然也不例外。 但在当时情况下,只可能是打破城池把他俘虏后,才可以进行劝降,当然他降不降先不考虑。你还没有攻城就去对他说一通劝降的话,除了招来一顿痛骂外不会得到什么,主人公好象还没愚蠢到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吧,如果这点脑子都没有,杨飞好像也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 而且以李傕部下的实力要攻下陈留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召纳典韦,首先自己要先打赢了这场仗才行,所以战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攻城而不是如何去召纳典韦。用一个古代的语言作比喻吧,如果把陈留城比作一只大雁,那典韦就是大雁身上最闪亮的那根羽翎,要得到这个羽翎,必须首先把这支大雁打下来才行,而且大雁从天上掉下来时这个羽翎还不能摔坏了。在打下大雁之前妄谈如何处置这只大雁都是可笑的,更别说讨论如何拔它身上那根毛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另外还有读者说这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问题。我认为呢主人公要改变历史进城首先要具备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就象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社会肯定是向着民主、公正的方向发展,但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不良现象,我们除了愤慨和发牢sao外,好像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啊!或者说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情,没有高科技的通讯工具,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可奈何的。其次就是要对自己有利,象董卓被杀这种事,虽然对主人公不是什么好事,但也绝对不是坏事,实际上是杨飞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改变和影响它呢?就让董卓安息吧! 还有这个吕布逃跑的问题,吕布虽然武艺高强,麾下飞熊军也很勇敢善战,但在乱军之中被杀死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而且杨飞就负责自己那一段讯地的防务,吕布要从其他门跑,杨飞也没办法啊,你唧唧歪歪地对别人说三道四,人家肯定心说:你算老几啊,过来指点老子。再说他也做了预防措施的,那就是派出哨骑和把骠骑营放在城南做好准备。否则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往那个方向跑,如何进行堵截啊? 还有郝锗和吕布决战身死的问题。一些读者说你明明知道郝锗武艺比不上吕布,还让他出阵,不是让他送死嘛?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曹cao和马超潼关对阵的一个场面。当时曹cao决心对马超实施先守后攻,敌后迂回的策略,但他因为夸奖了马超一句,惹恼了夏侯渊,自夏侯渊己带着队伍就冲了出去,曹cao没办法为了接应他也只好带兵出去,让马超杀的大败。也就是说这里面牵扯到一个如何管理部下的问题,历史上很多名将都有迫于压力而干一些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比如王猛就是这样,他带领十万大军进攻山西,一次因为麾下二级将领徐成失期,要杀了他,徐成的上司猛将邓羌给他求情,王猛也不答应,惹恼了邓羌,他回去带领自己的队伍就要进攻王猛。王猛只好妥协,还夸奖邓羌够义气,其实象这种近乎叛变的严重行为,就是杀十次头都够用了,但用兵贵在机变,王猛就做的很好,如果这时为了执行军法,和猛将邓羌对干一场,最后当然可以杀了他,但肯定伤亡惨重,而且极为打击士气,这以后的仗还怎么打? 说这么多,就是要说,麾下将领又不是死人和傀儡,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不是说你作为主将咋说咋行的,作为一个主将为了协调关系,经常得作一些妥协和让步,这也就是所谓得:有容乃大。《勇敢的心》上说得很好:“只有知道妥协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