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医国者 (第2/2页)
脉,发现公子的脉象与常人有异。” “那是不是本公子的身体有问题啊?” “不,不是。”李时珍连连摇头,说道:“公子的脉象,属于最完美的脉象,常人根本不可能有此脉象。” “怎解?”刘致远更加糊涂了。 “草民行医多年,对医理还有些心得。正所谓人无完人,在医理上这也是相通的。人吃的是五谷杂粮,身体常受寒风邪气侵袭,即便是身体健壮如牛的壮汉,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病,只是其病隐而未显罢了。可是公子身上并无一丝隐疾,这是草民从未见过的。” “先生的意思是说,本公子太健康了?” “是的,常人不可能如此健康,公子体质大异常人,不知公子平时是如何调理的?” “一日三餐均是寻常食物,每日按时作息,并没有特意地调理啊。” 正说话的时候,岑慧君被请来了,张静妤也抱着儿子来了。 “小君,你来得正好,我特意请了一位御医来,你让先生看看。” “不用了吧?我身体好得很。”岑慧君嘴上推辞着,不过最后还是乖乖地伸出手让李时珍把脉。 又是长达数分钟的沉默,李时珍另一手又不自觉地摸了摸胡子。 “先生,怎么样?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岑慧君是个急性子,她见大夫迟迟不说话,焦急地问道。 “刘夫人,您的脉象是最正常的,并无异象。” “不会吧,那我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不孕呢?”岑慧君更急了,眼泪都下来了,旁边的张静妤一个劲地安慰她。 “这其中的原因也是草民不解之处,请恕草民医术浅薄。” “请问李先生,内子的脉象与本公子相比,如何?” “贵夫人的脉象与公子相近,并不完全相同。” “相近?”刘致远低头沉思了一会,突然说道:“请先生再为本公子的大夫人把一下脉。” 张静妤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这是要干什么,只好把儿子交到丈夫的手上,伸出手,“有劳先生了。” 又是好长达数分钟的沉默。 “先生,大夫人与本公子的脉象相比,如何?” “贵夫人的脉象与公子的几乎相同,不过,贵夫人脉象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似乎是喜脉。”李时珍又把了一会,肯定地说道:“是喜脉。” “喜脉?”刘致远听不懂这个专业的名词。 “贵夫人有喜了,可能是三周,所以并没有害喜的表症。” “有喜了?!”刘致远脑子嗡地一声响,顿时喜行于色,也不顾外人在场,伸手就把爱妻揽入怀中。
“真的吗?阿妤姐,你太厉害了,怎么这么快就又有了呢?”岑慧君也是一喜,随即就沮丧无比地说道:“都是我没用,这么久都没动静。”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吧,这几天我总是觉得有点累,总想睡懒觉。”张静妤的脸上显出了一抹幸福的红晕,拍了拍岑慧君的肩膀,安慰她:“这些事是急不来的,jiejie也是婚后很久才怀上的,小君不要急,慢慢来。” “对,你jiejie说得对,再过一些时日,咱们会有孩子的,而且会有很多很多。”这个时候,刘致远已经彻底地弄明白自己难育的原因了,这下他也彻底地放心了。 说到底,难育的原因是自己的软件太先进,老婆的硬件没跟上。这个问题是小问题啊,只要多多滋润她,用不了多久她就能怀上。 “真的?”岑慧君眨着那双可怜巴巴的双眼,问道。 “真的,你先跟阿妤回去休息,我还有事要跟李先生谈。” 岑慧君与张静妤带着儿子欢天喜地地离开了,刘致远尴尬地一笑,说道:“李先生,内子们都不懂礼数,让你见笑了。” “哪里?哪里?刘公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旁羡慕不来啊。不过,草民还是不解,为何公子一家人都是如此健康?” “呵呵,可能是因为我们一家长年修炼内功与武艺吧,本来只是为了强身的,没想到还能让身体康健,这真是意外之喜啊。”刘致远呵呵一笑,不尽不实地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李时珍听了这话,恍然大悟地说道:“昔闻华佗创五禽戏,民习练之得以养生。草民这些年来只重医理药理,却忽视了这一点,真是一叶障目啊。” “李先生,俗话说得好,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显才是医者中的上等。”刘致远微微一笑。 “公子此言在理,只是世间百姓多是讳疾忌医之流。正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桓公,病隐时说扁鹊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病发之时,才想到要找医者,此时多是病发于膏肓,病难根除了。” “先生所说的在理,医人与医国一样,高明的医者能看到隐患,而病人讳疾忌医以至于病重难治。而国家何尝不是如此,矛盾积累而不加疏导,时代变而不思变通,死守祖制以致于积重难返。” “草民只习医道,不闻国事。”李时珍有意要跟刘致远保持距离。 “呵呵,李先生不用在意,本公子没有拉人下水的意思。不过,台岛上百姓多有水土不服而患病者,如果先生能在此开馆行医,本公子原立医府为先生广集药草,广纳门徒。” “公子的好意,草民心领了。只是草民闲云野鹤惯了,坐不住。”李时珍婉拒。 “李先生,本公子并不是招揽您,只是想资助您完成毕生所愿罢了。”刘致远神秘地一笑,手指点了茶水在李时珍的面前写了四个字:本草纲目。 “公子怎么知道草民的毕生所愿是修药典?”李时珍不禁一惊,反问道。 “这个嘛,是本公子猜的。李先生本为御医,神医之名遍及宇内。就算是不愿再当御医,也能坐堂坐馆,富有百万亦非难事。而李先生着敝履行走了江湖,所为者肯定与名利无关。再加上李先生方才说要上岛采集药材,本公子就能猜出先生要著书立说。” “刘公子的心机果然细腻,不错,草民是想著一部药典,一部完整收录各类药材以及它们的确切功用的药典。” “李先生,正所谓一人之力时有穷尽,万人之力无穷无极,如有无数门徒同心协力编著这部药典,这部药典将会更加完美。如果李先生愿意开馆收徒,本公子愿全力资助。” “公子为什么要帮草民?” “这个世界上,真正惠及到每一个人的,只有医术。相比于先生以苍生为念的慈悲,我自愧不如。不过,我有的是钱,出点钱就能帮先生完成此宏愿,何乐而不办?先生不用现在就回复我,以后您什么想来都可以来,我的承诺永远有效。” ps:中医是医人之学,而非医病之术。孙思邈把中医的层次分为三种层次。他在《千今要方·诊候》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孙中山鲁迅那一种弃医从政,弃医从文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医。像李时珍这样,钻研医道,济世救人,造福万世,才可称为医国者。 不管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这一部惠及万民的《本草纲目》面前,都会变得渺小,变得微不足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