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海上霸主_第185章 富有四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富有四海 (第1/2页)

    自从迁都北京之后,保定帝一直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生怕定海军突然跟他撕破脸皮,调转炮口对准他。现在朝廷没有水师,连漕运的船都没有。水路海路,一切都在定海军的撑控之下。如果定海军不高兴,不帮朝廷运粮,北方各镇就会陷入粮荒之中。

    这一年多来,北方持续干旱,旱灾必定伴随着蝗灾。山东山西狭西河南河北等地,蝗虫四处肆虐,别说是粮食绝收,这数省之间就连一点绿色也看不见,真正是赤土千里,哀鸿遍野。

    赈灾赈灾赈灾...

    各地官府衙门都伸手向朝廷要赈济的粮食,可是朝廷也变不出粮食,就算是把江南的粮食都收上来往北运,都不够填这数百万饥民的口。如果不赈济,那些饥民没有了活路,必定揭杆造反。

    中原受了灾,北方的蒙古各部也好不到哪去。降水减少使得北方水草不足,大量牛羊渴死。蒙古人无以为食,只好举兵南下,向明朝抢食。面对这些疯狂南下的蒙古骑兵,大明九边重镇频频告急,催粮催饷催援兵,就凭朝廷那点岁入,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内忧外困,如何才能渡过时艰?朝廷上到内阁大学士,下至御史言官,都是束手无策。

    其实,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朝廷百官都是饱读圣贤书之辈,让他们写文章骂人,保证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骂完了都不带一个脏字,这就是水平。不过,要是想让他们搞好国家财政,那就等于是捉瞎。他们本就是八股废材,眼高手低的典型,经世济用的学问,只有少数思想开明的心学门人才会去研究。这些思想开明的心学门人,还大多被何狂何心隐给挖走了,现在朝廷之上,多是腐儒。

    这些腐儒,整人还行,整国家,拉倒吧。这不,自从朝廷出现财政赤字时起,朝廷中就有很多人不停地上书,要求对海商加收重税,这也算是劫富济贫。其实,是人都知道定海军富有四海,抱定海军大腿的海商们,个个都是富得流油。

    不劫他们,劫谁?

    可问题的关键是,朝廷敢劫海商们吗?先不说定海军让不让,就说那些海商,一个个都是财大气粗的主。朝廷要搞劫富济贫,那好,他们从此就跟你大明朝老死不相往来,朝廷的商税向谁收去?江南的粮食,由谁来运到北方?

    所以说,朝廷非但不能劫海商,还得对他们客客气气的,如果惹得他们不高兴了,得,老子不干正经生意了,改行干走私,你朝廷没了商税收入,等着喝西北风吧。

    三月初三,朝廷派来的使者团在黄氏商船的接送下,登上了崇明岛。现在的崇明岛,定海军驻军四千多人,战舰四十艘,负责长江一线的防卫。可以说,现在长江就是定海军的一条商路,商船沿长江往上,在各口岸收购大明朝各地出产的丝绸茶叶陶瓷等物,然后顺长江往下,转运到各地去贩卖获利。

    使者团上岛之后,发现整个岛屿到处都设有港口和商界,数以千计的商船停靠在那里,报关课税。关税这一项收入,本来是属于大明朝的。不过,现在定海军是海上霸主,这关税与保护费的性质相同,只有定海军才能收。朝廷想分一杯羹?门儿也没有。

    黄天娇现在是崇明岛上的税务主管,也就相当于定海军的财神爷,每年经她手过的银子,不下四千万两。所以,朝廷才眼巴巴地派人来找她,希望她能给朝廷指一条财路。

    其实,定海军真正的财政大臣是张静妤,黄天娇只不过是一方主管,而且长江口的关税收入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地方是马六甲海狭,因为货物贩卖到印度波斯等地,获利最大,定海军在马六甲要征第二层关税。而且以后的情况还会变,一旦苏伊士运河开通了,那里将会成为定海军第一大金库。

    定海军对海上商路的管理,刘致远借鉴了后世在高速公路上设立收费站的经验。凡是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先要向定海军申请贸易资格,交纳保证金之后还要把所有商船进行命名和登记。

    商船要出海,必须先到定海军的口岸去报关课一半关税。口岸签发通行凭证,商船才能出海。另外,商船只能沿着定海军规定的舰线行驶,不定时会有定海军的战舰靠近检查。到达了目的地之后,还要到口岸去报关课另一半关税,定海军给发收据。收据要拿回去,向出海口岸报关。

    如果那一条商船没有拿到通行凭证,或者是没有拿到收据,那等待这条商船的,只有被定海军洗劫的命运。而船的主人,将会被定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