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衣食住行 (第2/2页)
。但是贪欲不足,那就是天地不容了,唱得好。再来几曲,让大家尽兴。”刘致远微笑着,看着身边那些听得入了迷的宾客,说道。 “好吧,难得刘公子爱听,小女子先唱一曲《黄莺儿·戒得志》。” “君子失时不失相,小人得志肚儿胀。 昨日无钱去做贼,今日有奶便呼娘; 真臭物,实荒唐。 君不见,街前骡子学马走,到底还是驴儿样!” “《黄莺儿·骂钱》 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 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杀人仗你不偿命。 有理事儿你反复,无理词讼赢上风。 俱是你钱财当车,令吾门弟子受你压伏,忠良贤才没你不用。 财帛神当道,任你们胡行,公道事儿你灭净。 思想起,把钱财刀剁,斧砍,油煎,笼蒸!” “《黄莺儿·穷而乍富》 穷的我慌了,把老天祝赞: 你把中用物儿赐与我几件, 赐与我酒,如东洋大海; 赐与我rou,普陀山恁大一片; 赐与我银,太行山恁大雨点; 赐与我钱,南京到北京恁长几串; 赐与我妻,赛过天仙; 赐与我儿,连中三元; 赐与我官,当朝一品。 难为我些,一不报应。 实言,再赐与我长寿灵丹。 有这些东西,哝哝捏捏过上几千年,哝哝捏捏过上几千年。” 000 曲尽人欢,酒足饭饱,刘致远很是得意地看着那些吃得意犹未尽的食客,心中不禁暗道:“什么君子远庖厨啊,虚伪!有本事,你们这些君子永远都不吃厨子做的饭菜。”
“谢谢刘公子的盛情款待,在下实在是荣幸之致。只是在下政务繁忙,不便久留,实在是抱歉。”宴会刚一结束,林润就想请辞。毕竟他觉得自己是个官,跟市井之徒混迹在一起,有失体面。 “先别走嘛,我这一次请大家前来,是有事要说,而且是很重要的事。”刘致远并不是平白无故搞这么一出宴会,他是有的放矢的。“各位先到客厅奉茶,我们边喝茶边聊。” 既然人家都说有事了,林润可不敢再托言要走,只得随众人一起到了客厅。客厅内,几盆奇怪的不像盆景的东西被摆在那里。众人也不知道刘致远要演哪一出,都安静地坐到了椅子上坐看下文。 “各位,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可是这几年来,北方年年蝗旱,粮食绝收,百姓无以为食,饥民遍野。刚才伊小姐唱得很好,百姓逐日奔忙只为饥,要是没饭吃,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同为汉家人,我不忍心见到百姓饥寒交迫,所以我遍访海外,终于找到了可以解民倒悬的东西。” 刘致远顿了顿,指着盆子里一片青绿色的爬藤植物,说道:“这是红薯,刚才大家吃到的炸薯条,就是它的块根。红薯不挑地,耐旱耐瘠,如果田间管理得当,水肥充足,亩产可达千斤。” “亩产千斤?!”林润听到这个数字,傻眼了。如果这真是能亩产千斤的东西,朝廷大力推广,只要种上几百万亩,就不愁有人饿死了。 “是的,亩产千斤以上,台岛上的农户去年开始广为种植,今年三月前开挖,普遍能产千斤。台岛上的农民准备把它们加工成红薯干,贩运到缺粮地去销售。” “这种红薯,难不难种?”林润又问道。 “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你们快点派人去台岛学习种植技术吧。” “那是,那是,本官现在就派人去台岛,早一天学成,早一天推广种植就早一天解了灾区之急。” “红薯虽然产量大,饿不死人却养不了人,只能用来充饥。如果只食红薯,百姓会变得面黄肌瘦。所以,别的东西还是要种的。大家请看,这是土豆。跟红薯一样,不挑肥不挑地。产量虽然没有红薯高,不过有营养能养人,当主食当菜食皆可。” “这是玉米,特别耐旱,能在特别干旱地区种植。产量不太高,但在特别干旱地区,种它总比什么都不种要强。” “这是番茄,可以当水果生食,也可以做菜吃。物以稀为贵,王公贵族都吃不上的东西,种出来肯定很抢手。” “这是洋葱,菜用。洋葱性温,味辛甘。有祛痰、利尿、健胃润肠、解毒杀虫等功用。我定海军大量收购这种东西,种出来不愁销路问题。” 衣食住行,衣为先。现在明朝准备把浙江全省打造成衣被天下之地,百姓多从事手工业和桑蚕养殖业了,缺粮是迟早的事。刘致远可不想让浙江省因为缺粮而导致改革受阻,所以,他先把这些高产经济作物引进到浙江,让少量的人种地,来养活为数庞大的工商阶层。 同时,引进一些新奇的蔬果,引领富裕阶层的消费潮流,这一方面能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是为了刺激百姓努力工作,毕竟人挣钱的动力来自于享受生活。如果没有一些奢侈品供他们消费,就体现不出财富的价值了。 有钱,就能吃好,穿好,住好;有钱,就能受到人的尊重,就能当大爷。这才能激发人们不断地逐利逐利再逐利,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