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8章 丧钟 (第1/2页)
1565年,也就是华历五年,经过了三个月的航行,定海军第二集团军终于越过了南美洲南部,从太平洋进入大西洋海域。 “哇,这个鬼地方,真冷。”岑慧君还没有脱掉厚厚的毛衣,因为时值五月,南半球正属冬季,更何况舰队现在还航行在中高纬度,西南风哪个吹啊,冷得刺骨。 “是啊,真冷,如果能在中美洲打通一条运河航道,不用绕这条远路,那该多好啊。”张静妤也感慨道。 “那条运河迟早要打通,不过不是现在,现在我们的指术和实力还足以打通那一条运河。”刘致远何尝不想打通那条巴拿马运河啊,开通了那条运河,东亚到北美洲东部的航线会缩短数万海里。不过,这条运河跟苏伊士运河比起来,打通的难度要大上无数倍。 其实,早在15世纪,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人瓦斯科·科尔特斯就提出过修建运河的主张,但他未指明适合开凿的地点。后来,在瓦斯科·努涅里·巴尔沃亚征服巴拿马之后,1523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明确提出了开凿一条中美洲运河的主张。 根据已知的勘查资料,西班牙人还列出了可供开凿运河的四个备选地点:1、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2、哥伦比亚西北部的阿特拉托河附近的某个地点;3、尼加拉瓜地峡4、巴拿马地峡。 153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西班牙人沿着山脊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算是为开凿作了准备。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条巴拿马运河并没有开挖。现在,定海军围困欧罗巴,西班牙自顾不暇,运河之事自然就此作罢了。 巴拿马地峡位于北纬9°,北美大陆分水岭在该处剧降至其最低点之一。那里是热带雨林气候,潮湿闷热、丛林密布、交通闭塞、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起码的施工条件。这还不是被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巴拿马地峡临太平洋一端的海面,要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5-6米,根本无法修建与苏伊士相同的海平式运河,必须要安装数以十计的船闸,一层一层的把船抬下去,再放下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中国是建造船闸最早的国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灵渠,设置陡门,又称斗门(即闸门),用以调整斗门前后的水位差,使船舶能在有水位落差的航道上通行。这种陡门构成单门船闸,简称单闸,又称半船闸。 南朝宋景平年间(公元423~424年),在扬子津河段上建造了两座陡门,顺序启闭这两座陡门,控制两陡门间河段的水位,船舶就能克服水位落差上驶或下行。 宋朝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在西河(淮安至淮阴间的运河)建造两个陡门,间距50步(约合76米),陡门上设有输水设备,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西河闸,是现代船闸的雏型。 可是,这些都是小船闸,只是建在小运河上,真正能通行定远号战舰的是大运河,所要建的船闸宽达数十米,不但要用厚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充当闸门,还要用到大型的动力机械来开启和关闭的这些重达数十吨的闸门,这才是最难的。以现有的科技条件,根本无法建造出如此强力的动力机械。 “唉,以后我们还走这一条航线吗?”张静妤见自己的丈夫皱眉沉思,就小声地问道。 “不走了,这条航线很危险,能不走尽量不走。”南美洲最南部属于次南极疆域,那一片海域堪称世界上海况最恶劣的航道。 这一带海域风大多雾,潮高流急,多旋涡逆流,海上时有浮冰,非常不利于航行。舰队过境时,不得不在“羊肠小道”中艰难地航行着,很多艘定远号战舰被锋利的冰块给撞“伤”了,现在回想起来,刘致远还心有余悸。 开挖大运河的梦想暂时无法实现,南美航路又如此不安全,刘致远不得不把新殖民地的重点放到北美洲的东部平原地带。而安第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岸一带,暂时还没有殖民的计划。另外,殖民航线主要还是下南洋,过马六甲,过苏伊士再跨越大西洋,才能来到北美洲。 虽然这条航行很长,但是最安全,沿途都有定海军的基地,沿线还有海军护送,可谓是万无一失。另外,定海军早有殖民埃及的打算,从埃及再把多余的人口转运到北美,也不是什么难事。 “你们找几个人下去看看,战舰修理得如何了?”刘致远突然向身后的侍卫说道。 战舰之所以产生损伤,其实主要是被浮冰给撞伤的,在攻打里约城的时候,定海军出动的是空军,毫不费劲就把里约成变成一片火海。 其实,殖民北美那是远景规划,现在殖民的重点还是在东南亚、印度和埃及。定海军这一次冒险环游美洲,一方面是扫除欧罗巴在美洲的残存势力,另一方面也是先来探路,设立一些据点,为以后大规模殖民打下基础。 这不,定海军扫除了位于里约城的法兰西殖民者,把船修好后就大举北上,直逼葡萄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