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海上霸主_第209章 民富国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9章 民富国强 (第1/2页)

    世上最难做的事,不是摧毁一个世界,而是建设一个世界,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得多。一座千年古城,一把火就可以把它摧毁;而要重建它,则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把旧秩序推倒,定海军只用了六七年的时间,不过,要重建世界新秩序,那还任重道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现在,到了一心一意重整旧山河的时候了。

    刘致远在美洲设立了几个军事基地,对整个北美进行遥控之后,就带着定海军第二集团军与在加勒比海的第一集团军汇合,一路向东行,前往地中海。为今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全力打通苏伊士运河。

    两年前,运河从南端的红海那边开挖,现在推进了一百七十多里,工程已经完成近半。按说,这个速度已经够快了,而且工地上有不下六万的奴隶在工头的监督下奋力开挖,一天能推进数百米。

    不过,刘致远还是觉得慢,太慢。于是,他带着第二集团军控制了运河北端,设立了一个名叫维纳斯的军事基地,然后派舰队到地中海沿岸去搜罗奴隶,运来这里开挖运河。

    对于定海军这种捉奴隶来充当苦力的行为,作为刘致远第三任妻子的维纳斯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在她故国亚特兰蒂斯,把蛮夷捉来当奴隶这种事,就没少干。在她看来,定海军对奴隶还太仁慈,应该立法剥夺奴隶的所有权利,让奴隶阶层世世代代都只能当奴隶。

    对此,刘致远可不敢苟同。要想让奴隶劳动,那要建立在强迫的基础上,他们不是自愿进行劳动,那劳动的过程就会拖拖拉拉偷工减料。那些无人愿意干的繁重体力活方面,可以强迫奴隶去干。如果是进行农业、手工业和建造业之类的生产,还是让自由劳动者自由劳动比较好一些,毕竟积极劳动总会比消极劳动更能创造财富。

    另外,社会财富这个概念与个人财富并不相同。对个体工商业者而语,剥削他人可以发家致富;对于一个一统四海的海上大帝国而言,先进的生产力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打个比方,一个奴隶一年到头,在奴隶主的驱使下消极劳动,可以种四亩地,产两千斤粮食。除掉他吃掉了五百斤粮食,奴隶主可以剥削得到一千五百斤粮食,这看起来对奴隶主很有利,奴隶主只要多买地,多蓄奴,就能发家致富。但是对于一个新兴的帝国而言,这是根本就是对本就紧缺的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外,一个国家是否强盛,并不是看他拥有多少黄金白银,而要看它有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中华五千年来长盛不衰,虽然屡被外族入侵,但是还是屹立不倒,很大的原因就是它有最先进的生产力,这也就让整个民族拥有了最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经历过多少苦难,它都能重新崛起。

    相比同为古文明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文明虽然盛极一时,但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为支撑,最后都灰飞烟灭,现在这些地方活动的人,早就不是原班人马了。

    再看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取得海上霸权国家,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就拿葡萄牙来说,早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曼努埃尔国王统治时期(1495~1521),可以说这是葡萄牙帝国正进入全盛的时期,但由于国王在对外征服上的大手大脚,政府显得力不从心,一些人开始表示了自己的担心,有人用“印度的烟幕”来形容在东方殖民成功及表面的繁荣可能是一场虚幻的美梦。葡萄牙人占领果阿,在第乌打败印度阿拉伯人联合舰队,占领马六甲等,杀人无数,残忍异常,但他们也要付出血的代价。

    当时葡萄牙一些比较清醒的人也在关注以下事实:在遥远的东方他们的驻军被杀害,商行被烧毁,船只被击沉。占领一个地方往往要进入持续的冲突,取得一场胜利似乎是相对容易的,但要保卫胜利的成果可能是一场拖垮国力的消耗战。

    陆地上、海上,东方、美洲和非洲,小小的葡萄牙比寻同时向这些地方派出很多部队去进攻、去保卫,兵力总是显得不足。另外,漫长的航线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消耗生命的可能性,如海盗袭击、暴风雨和坏血病的折磨等都使许多海员葬身海底。

    另外,香料和奴隶贸易及在美洲等地地殖民没有给葡萄牙国内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因为葡萄牙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国家,贵族地主手中的金钱一般还不是投入生产,而是投入消费。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国民缺乏追求、精神颓废的情况已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