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拨乱反正(中) (第2/2页)
。可是,当惯了主子的大明朝,实在是拉不下这个脸去求人家。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叛军深处西北内陆,定海军也是远水解不了进渴。如果肯求定海军上岸剿敌,那对方同不同意暂且两说。就算是定海军真的上岸,万一他们与地方政府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又或者是地方政府不小心打死打伤了人家,按照定海军主帅一惯护犊子的性格,他肯定会跟朝廷没完。真到了那个时候,朝廷非但没有平定叛军,还招来一个比叛军更可怕的敌人。 头痛,实在是头痛。保定揉了揉额头,向站在一旁始终不语的林润问道:“林爱卿,你可有退敌良策?” “臣现在不能说。”林润看了看四周的那些同僚,还有殿上那些官女太监,摇头道。 “你们都下去吧,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可靠近。”保定会意,下令道。 等人都走光了,林润才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条,呈了上去。保定打开一看,不禁面露喜色,问道:“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是何心隐亲自将此事告知属下的,说是让陛下放心,不日之内,叛乱立止。不过,他还严词告诫属下,要属下万万不可将此事泄露出去。万一此事外泄,属下的身家性命不保。”林润正色道。 “既然如此,朕就放心了。咱们君臣都必须三缄其口,不能让外人看出一丝端倪来。”保定脸色一转,随即又回复了那一副苦瓜脸,样子看起来像是死了亲爹一样,对着林润一通乱骂:“这事怎么到现在才说,你是不是不想要命了?”
林润会意,马上趴在地上一个劲地告饶,声闻大殿之外。殿外那些候旨的大臣们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林阁老又闯了什么大祸,惹得皇帝如此雷霆暴怒。 000 自从叛乱的消息一传出来,刘致远就从崇明岛上消失了踪迹,与他一同消失的,还有他的三个妻子和一支二十人组成的侍卫队。包括何心隐在内的许多重臣,都不知道这些人去了哪里,更加没人知道他们的具体行踪。何心隐给林润送信,也只是让对方宽心,他并没有说出这支队伍的行踪。 其实,刘致远一行人地确是去平叛了。当然,他们平叛的方略就是实施斩首行动。刘致远这一次之所以亲自出马,除了事出突然,他不得不亲自出马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用雷霆万钧的手段击杀叛乱者,用血的教训来告诫世人:不管是什么身份,或者是什么地方的人,定海军想杀谁就杀谁。别有非分之想,谁敢乱动就杀谁。 一行人乘坐着水艇沿着运河北上,进入黄泛区之后,一路昼伏夜行,人不知鬼不觉地向开封城而去。到了开封之后,刘致远发现晋王已经离开开封,带军前往太原,另外,他也派人打听到了叛军的具体情况。 现在叛军总兵力为五十七万余人,号称百万。叛军主力在太原,有三十九万,不过大多数是饥民临时组成的军队。这些人没组织没纪律,除了能四处攻打小村落捉壮丁之外,战斗力全无。另一部主力在大同,有十八万。大同的叛军主要是被裹挟的边军,他们并没有叛乱之意,只是迫于主将的yin威,不敢反抗而已。说到底,叛军只不过是乌合之众,只要把叛党首领杀掉,叛军就会作鸟兽散。 至于这些鸟兽散的叛军什么不会继续啸聚山林。落草为寇,那是明朝自己的事,刘致远只负责斩首,扫尾工作他是不干的。本着擒贼先擒王的精神,刘致远带着侍卫队化装成一支少林寺的僧兵队,离开水艇,一路向太远进发。张静妤等人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秘密策应。 一路上,刘致远看到无数灾民背井离乡,更有老弱病残倒毙于路边无人掩埋。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中原这个如此多灾多难的地方,两千多年来兵荒马乱不止,为什么当地的百姓还是恋着故土,死都不愿意迁移到别处去? 按理说,华夏民族本身并不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一千多年前,民族的主体不是从黄河流域南移到了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江南了吗?现在,江南不是开发得很好了吗? 如果要找出让华夏民族故土难离的原因,刘致远只能想到一个,那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秩序,用律法和宗族制度把百姓牢牢地控制在本乡本土。久而久之,整个民族就如同温驯的羊群一样被圈养在中原大地上,过着世代被人奴役的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