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多生多育 (第1/2页)
经过民政部数月的努力,终于把华夏帝国所有公民都进行了户籍登记,而人口谱查的结果在年终终于放到了刘致远的书案前。 帝国现在分为六个区,第一区位于东亚区,大陆附近各大小岛屿中散布有人口五百七十五万,其中海南岛人口最多,有三百一十六万,接下来是崇明岛和舟上岛,分别有人口四十六万、四十万。注,台岛人口并没有计入。 第二区位于东南亚区,有人口四百六十五,其中吕宋行省(吕宋群岛)有人口一百一十四万;镇远港市(以镇远港为中心,附近所有平原水乡)有人口四十七万;勃海行省(原勃泥岛)有人口七十七万;苏图行省(原苏门答腊岛)有人口四十七万;新马行省(以马六甲城为中心,囊括附近整个马来半岛)有人口三十四万,注:由于东南亚岛屿过多,还有部分岛屿并未完全征服。 第三区是环印度洋区,有人口一百七十多万,主要分布在锡兰行省(原锡兰岛以及马尔代夫群岛)和非马行省(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群岛)。注:在印度半岛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也零星分布有一些军事基地和贸易集市,不过规模并不大,人口有限。 第四区是埃及区,现有人口四十六万,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和苏伊士运河区。 第五区是美洲区,现在并没有大规模移民开发,只有数十个军事基地。 第六区是南太平洋区,主要是澳洲以及附近岛屿。与美洲区一样,这里还没有进入殖民时期,只有数个军事基地。 合计起来,华夏帝国约有一千二百六十万人口,其中成年人约占三成,大部分是十岁以下儿童,占约五成,另有一成是老年人。当然,帝国境内约有四百万左右的奴隶,这些人并不是公民,没有进行具体的统计。 从整体上看,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刘致远在帝国内部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这些十岁以下的新生儿,大多是这些移民的新生代。在鼓励生育的政策鼓励下,第一个一夫一妻的家庭最少也有三个以上子女,多的有七八个。而一些一妻多妾的富人家庭,子女更是十位数上。 刘致远一方面鼓励百姓生孩子,一方面也大力发展医疗保健事业,各地都配备了很多医院和医生,这让新生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当然,子儿成群这对一些普通家庭来说,那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为此,刘致远也很贴心地为这些多子女家庭进行贴心地考虑,前两个出生的孩子,每生一个发给银子二十两;而第三个孩子以后,每增加一个多给十两银子。也就是说,当一对夫妇生下第五个孩子时,能从地方民政部门拿到五十两银子,第六个得到六十两。总而言之,多生多得。 不过,也有一些政策限制,比如说,一个家庭没有照顾好孩子,导致了孩子的夭折,那这个家廷以后再有孩子出世,就得不到任何补助,而且这个家庭的新生儿也全部归国家抚养。这一条限制政策,主要是为了针对那些生而不养的狠心父母。 孩子是帝国的未来,生养教,样样都不能落下。由于现在的社会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要灌输给后代的知识还不算太多,也不用教鸡肠文和四书五经,对儿童的教育并不需要像后世那样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只要普及五年教育,这些学生就能掌握所有基础知识。 五年免费教育,从八岁到十三岁,这是强制性的,不但帝国所有学校对学生一律免费,而且家长也必须保证让自家的孩子上足五年学,女孩也不例外。 “一千多万人口,这个数字还是有点少。”刘致远撇撇嘴,对这八年来鼓励生育政策推行所取得成果还是不太满意。 “你就知足了吧,十多年前,咱们手下才有一千人而已,现在发展成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帝国了,可喜可贺。要知道,明朝这么大,而且还继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成果,现在也只有区区的六千多万人口而已。”岑慧君有些自得,因为这个辉煌成绩的取得,也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属于她的。 “咱们有必要跟明朝比吗?明朝就这么一丁点土地资源,养活六千万人口那已经很难得了,可咱们华夏帝国幅员何其辽阔,养活十亿人口都不成问题。” “十亿?你也真敢想,这十亿人吃饭穿衣,那得用多少东西啊?”岑慧君觉得刘致远的想法有些疯狂。 “十亿多吗?” “十亿不多,就算有二十亿,地球也能承受得起,不过再多的话,那就会有大麻烦。”维纳斯说道。 “你说的这个道理我明白,等华夏帝国的人口超过五亿的时候,鼓励生育的政策就取消,发展到十亿人口之后,就开始限制人口增长。不过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