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海上霸主_第225章 藏富于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藏富于民 (第1/2页)

    “你们写的这是什么?”刘致远把几份稿件往桌子上一扔,很生气地说道。

    不过,他有生气的理由,创办《民富期刊》之事于几个月前就交办下去了,现在都十二月了,还没定稿,这实在是太让他失望。这几个月来,他带着定海军在倭国本州岛上打生打死,而家里这些人对他亲自交办的事都不上心,他能不生气吗?

    “陛下,这些都是属下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才写出来的。”主笔的李贽很是惶恐,连忙解释道。

    “谁让你博览群书了?你博览的都是什么书?”刘致远再次暴怒,从稿件中抽出一份,指着上面的题目,说道:“《论孝之始》,还什么狗屁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知道什么叫孝之始终吗?你通读懂孝经了吗?你现在居然还纠缠在什么才叫‘毁伤’这个问题上,实在是...”

    刘致远又是一阵摇头。

    “陛下,属下愚昧,至今仍未考据清楚断发究竟是不是毁伤身体。”李贽的头垂得低低的,不敢再看刘致远的脸色。

    “既然你是新来的,我就破例再给你讲一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孝子的第一件要事。孔子有云:‘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其实孔子的话是有深刻的道理的:

    其一,身体是行孝道的载体,没有这一载体,子女如何很好地奉养父母、孝敬父母?身体是行孝之本,因此要全之。

    其二,保全身体不受到伤害,主要是指不要犯罪而受到刑罚,不要在与他人斗狠之中受到伤害,不要在声色犬马之中糟蹋生命,不要不爱生命不知节制,而早逝、夭折,死于非命。

    其三,保全好身体,还能为国家服务,“事君”这是孝的延伸。

    其四,保全好身体,还为了传宗接代。

    其五,对于保全身体,孔子是很有理性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闻道,可以朝闻夕死;面对着道义,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才是孔子所说的大道理。

    所以说,孝道有更高层次上的内涵,那就是孝不仅是保全身体、不毁坏就行了,这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在此之后,应该是立身行道,只有行道,才能立其身,从而扬名后世,光显父母。后代要光宗耀祖,这是孝的终极目标。反过来说,如果子女辱没先祖先宗,那才是最大的不孝。

    而你现在却纠缠在断发是不是不孝这个问题上,实在是不明大义,只知死记经文。断发是毁发吗?明显不是,断发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清爽舒适,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打理头发,把腾出的精力放到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上,这才是一个大孝子应该做的。而那些伪孝子,头上顶着一头长发,又不用心打理,弄得头上长虱长癣,秃头发癞,这种人顶着这副丑态在世上丢人现眼,才是辱没了祖宗。”

    “原来如此,属下这下明白了。”

    “读书要读活书,死读书不行。”刘致远白了对方一眼,继续说道:“再说了,我让你办《民富期刊》,没让你开论坛搞辩论,你写这些东西干什么?既然叫《民富期刊》,上面就应该登一些跟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比如说教导农民如何种地施肥,如何把桑蚕养好,如何烧出好瓷器,如何织好好布;又比如说教导商人如何设厂兴业,如何招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怎么出售才高有利,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另外,我们华夏帝国有什么惠及工农商的政策,这些也是要及时告知百姓的。总而言之,《民富期刊》不是你们文学界的论文集,而是指导百姓发家致富的百宝书,明白?”

    “属下明白了。”李贽低头沉思了一会,问道:“像《齐民要术》一样?”

    “差不多,以后不要再穷首太玄经了,要读一些有利于工农商发展的书,把这些有利于民生的东西整理出来,用大白话写出来告诉读者,让识字的人都能读懂,别写什么八股骈文。另外,多到下面去看看,看看人家的先进经验,然后总结出来告诉更多的人。你要清楚,这些东西为谁而写,为何而写,以后别再写这个论那个论了,现在已经不是争论经义的时候,而到了要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

    刘致远又交代了一些细节,然后给对方下了一个期限: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前,印好第一期,他要用这一期的刊物,给百姓拜年。

    其实,办期刊报纸,最大的问题还是印刷。在没有电脑排版打印的年代,书籍大多是手抄的,只有少数一些畅销书籍,比如说四书五经,这些是用雕版印刷的。不管是用手抄也好,雕版印刷也好,都不可行。

    一个字一个字的抄,那抄到什么时候才能抄出几万份,甚至几十万份的期刊报纸?雕版也不可行,因为要把一份数十万字的期刊或者报纸雕成一副雕版,这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没有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