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议和 (第2/2页)
俺答汉提出了建议。 这个二十来岁模样的女人,是俺答汉最近才新纳的第三个妻子。为了辅佐丈夫扩展疆土,发展漠南经济,这位三娘子毅然随夫出征。这一大义举动,使得三娘子更加受到阿拉坦汗的宠爱和器重,无论大事小事,对她总是言听计从。 “我也想以和为贵,可是明朝到现在还没派人出来议和,我们并不能放下脸皮主动去求人家吧。这二十多年来,他们不但多次拒绝通贡互市的要求,还杀死了我们的使者。再说了,明朝向来言而无信,当年,我曾经亲率蒙古铁骑直逼北京城下,再次派遣使臣重申互市的要求。面对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明朝被迫达成在大同等地开辟互市贸易的协议。然而时隔不久,明朝就出尔反尔,再次挑起战端。”俺答说到这,不禁气得咳嗽起来。 他想起自己这一生都致力于与明朝修好,目的就是为了互市,让治下的族人通过和平贸易的方式换取生活物资,不用再过这种刀上舔血的日子。可是,明朝是死硬派,说我们明朝好东西有得是,就是施舍给乞丐,也不卖给你们这些鞑子。 “咱们还是先派使者进城去打听一下明朝的口风吧,我总觉得那个叛乱的代王的承诺不太靠谱。”三娘子皱眉道。 “这个承诺是不太靠谱,但这也总比一直自傲自大的明朝皇帝的态度要好啊。” “还是先派使者吧。” “好吧,这次听你的,派使者。”俺答并不是只要面子的人,派个使者也不是什么很失面子的事,再说了,两边都打听一下口风,对比一下谁出的条件更优厚,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对部族以后的发展更有利。
北京城内,保定王在一座行宫内接见了内阁的阁臣。由于林润护国护驾有功,现在已经被特旨升为首辅,兼领户部尚书。阁臣当中的人事变动也很大,有几个力主与华夏帝国为敌的阁臣被斥退,与此同时,一批主张与华夏帝国和平共处的老臣纷纷起复,其中徐阶张居正等前朝旧臣也被召回朝辅政。 “出使台岛的使臣有消息传回来没有?”保定王问道。 由于定海军的主帅此时并不在军中,出兵援明这等军国大事又不是一般的军官能做主的,所以,明朝派使臣到台岛去守株待兔,定海军的话事人一回来,就马上去求援。 不过,这使臣派出去半个多月了,还是没有传来保定王希望听到的好消息,他不禁有些惶惶不可终日,觉得渡日如年。 “殿下,使领馆的岑馆长今日一早就派人告诉臣等,说圣皇陛下已经下令出兵,数日之内大军就能集结。”聂豹说道。 “数日?究竟是多少日?”保定王急道。 “人家说了,少则五日,多则十日。” “京师还能守住十日吗?”保定王问道。 “这几天俺答的骑兵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叛军则是日夜轮番攻城。现在城防兵力吃紧,如果俺答与叛军一道攻城的话,只怕城池难保。”聂豹毫不隐晦地说道。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京师守上十日?” “臣只知兵事,其他事并不精通。但是如果礼部能想办法稳住俺答部的话,胜算更大。”聂豹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推到了礼部。 “徐阁老,你以前与俺答打过交道,你说说看,有没有办法让俺答退兵或者是暂时不攻城。”保定王向礼部尚书徐阶问道。 “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徐阶有些脸红,十来年前,他就是礼部尚书,与俺答达成退兵和议的也是他。不过,当时主政的嘉靖皇帝无信无义,人家刚退兵不久就撕毁和议关闭互市。现在又要他去跟人家议和,人家还信不信他,这都很难说,说不定这些蒙古蛮子记仇,搞一个两国交兵先斩来使,他有没有命回来,都难说。 “有什么办法,直管说。”保定王有些不耐烦了。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议和,满足对方的条件,让他们退兵。就算是议和不成,也能尽量拖延时日。”徐阶硬着头皮把“好”办法说了出来。 “议和?”保定王灰常郁闷,这些日子里,他就没有过过一天扬眉吐气的日子,先是跟华夏帝国议和,把皇帝的名号给议没了;现在又要跟蒙古人议和,这一次又不知要损失掉什么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