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之本色英雄_第八十八掌 西出阳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掌 西出阳关 (第2/4页)

,引吭高歌。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后世偏偏有些不肖子孙们恬不知耻,非要遮遮掩掩地把丝绸之路的通商功能过于夸大,并且胡说什么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之可以相媲美。诸不知宋人随着西北交通要道被北方少数民族控制,不思进取,收复失地,二是纯粹出于商业目的和发财的愿望,从海路贩运丝绸、瓷器和茶叶,充其量只是一种小商小贩的勾当,与后来那个什么三宝太监纯粹出于政治目的搞什么下西洋一样的可悲和无聊,更是一种无所作为和窝囊透顶的证明。正想后世那些小李鸿章和汪精卫们一样,拼命地夸大五口通商的通商功能,而且当成夸耀的砝码,忘记了那是英国人的大炮下的产物,忘记了那时毒品贸易的毒瘤。拿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与汉武帝开拓西域,附带产生了丝绸之路相比,简直是对那种气吞山河壮举的亵渎和侮辱,更是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气干云的嘲讽和愚弄。这一番莫名其妙的议论,全是让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无聊的家伙跟引逗的。

    等穆青他们来到这里后,才终于发现,历史上大名鼎鼎阳关原来真有点言过其实,至少在穆青现在看来是这样的。也或许因为战乱和逐渐废弃,除了看到两座的汉代烽火台耸立在墩墩山上,其他的早已经被流沙掩埋,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滩和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难怪多年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看到了散乱的箭镞、陶片等残存遗物,让人既有点“醉我疆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回”的苍凉和悲壮,又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凄惨和无奈。穆青当然知道,所谓的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人文因素而非地域,至少在唐代之时他们并不全都这么认为,一则该地方绝不是那么荒凉和凄惨,而是相当繁荣的。而且在大唐盛世之下饱受气势正盛影响的文人们,有时不也曾高呼出“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歌吗!作为交通要道,出阳关后,穿过沙漠,到达鄯善,再到于阗,接着经过葱岭到达安息(今伊朗和两河流域)后,和从玉门关出发的商队会合,再到塞琉西亚,最远到达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区。唐代以后,因为那些可恶的游牧土匪的抢劫和烧杀,才使得中原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

    凭吊完古阳关后,穆青他们又沿着一段废弃了的城墙向北走了大约两个时辰,来到了另一座名关玉门关。玉门关也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玉门关。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虽然因为在先是辽国、后是西夏接着是蒙古控制,已经基本废弃和荒凉,但是不像阳关已经被埋,至少关隘仍在,周围也还有少许居民。天下闻名的玉门关,其实也就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一个小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以北是一条古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的烽火台。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这就是穆青他们来时沿着的那道荒废了的城墙,关城北坡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车道直通西域。

    玉门关除了作为防备敌人侵扰的关隘,供旅途商人休息和驻足之外,还有一个类似海边灯塔的指路作用。这是因为在玉门关附近有个驿站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据说有一只商队,为了感谢一只大雁的数次帮忙大难不死,遵守大燕的旨意将一块夜间发光的墨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

    穆青一行及其手下近六百人在沙洲一带盘延了整整10天。这十天内,穆青他们除了对手下的人进行了一系列训导和思想工作之外,还等来了由方圆联系而来的摩尼教的杨幺教主、光明左右使及其带来的熟悉西域地情民风的教徒数人,负责为穆青手下充当向导。几人前后数次密谋,确定了如此如此的策略。穆青自然把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向核心人物讲明,那就是挑起西域各民族和城邦部落对蒙古人的仇恨,最好是群起反叛,既削弱蒙古人的实力,使蒙古人赖以依存的色目人的兵源受到影响,同时也要锻炼和演习一下无后方和无后勤支援作战的可行性。考虑到蒙古大军在征服西域诸国之后,早已经离开此地,除了留下少数人员负责监督当地小国家的统治者,负责征收财宝供物和征集兵士之外,没有大部队的存在,穆青一面让带来的近六百名武林好手全部穿上蒙古人的服装,改用蒙古人的武器,并完全以蒙古人的行为方式行事:一是杀,二是抢。他把自己带来的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他自己亲自带队,人数很少,最多不过百人,专门负责秘密袭杀蒙古人留在当地的留守人员,然后冒充招募兵员的蒙古人的机构和留守人员;第二部分人员由杨过带队,四百多人全部交给了他,作为主力,遇到人数较少的部落,就干脆以蒙古人的名义烧杀抢掠;第三部分则是由李莫愁带来的善用毒药的武林人士,专门在那些力量比较大的部落和城邦里投毒和破坏;同时考虑到当地的畏兀儿以及更西的康里、花剌子模等地已经信仰了阿拉伯人宗教,因此大家在行动时要有意摆出不尊重和污蔑他们教义的举动;最后一道工序则由杨幺率领少数精干教徒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