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墨菊盛放_第一百一十五章 化解埋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化解埋怨 (第2/2页)

个了不得的事。

    在放山的时候,一个人跐了棍,走出了放山趟子麻达了山,那还好办点。因为发现跐棍,那时间不会怎么长,参帮的人找起他来还比较容易。跐棍的人找参帮的人,他会用索罗棍用力敲击树干。敲树干的声音能传出去好几里地,把头听到声音,和参帮的人会把他找回来。麻达山的人白天没找到参帮,晚上敲老站杆子,声音传得更远,惊动了山里人家的狗,顺着狗叫声方向,也能走出麻魂圈子。

    当把头的不怕挖不到人参,不怕一两个人跐棍,就怕他领的参帮麻达山了。全参帮麻达山了,把头就得想法把参帮领出麻魂圈子。若是把头不能把人领出麻魂圈子,全帮伙的人都得死在山里。这样死在山里,把头死不瞑目!他觉得对不起帮里的兄弟,对不起放山人的家人。

    在布伦山的深谷密林中,由于麻达山而死在大林子里的人也是不少的,举目无路,呼而无援,白骨抛青山。

    放山人麻达山了,把头得有办法把参帮领出山。

    一是晴天看太阳。

    太阳东升西落。照在物体上的影子,是中午短,早晚两头长。早晨出红霞是东方,傍晚出红霞是西方。根据太阳的这些规律,辨别出东南西北方向,确定自己的位置,找出走出大山的路。

    二是夜间观察星星和月亮。

    夜间,天上出了月亮。弓背是东,那是下弦月;弓背是西,那是上弦月。圆月中的影,多处是东,少处是西。布满星空的夜晚,一看北斗七星,便知那是北方。晚上察看星星、月亮,就确定了大体方向,把头心中就有了数,知道该顺着哪个方向出山了。

    三是看树。

    树是物候表,也是气象台,还是风向标。树的阳面光滑、干燥、叶色浅,背面粗糙、潮湿、叶色深。阳面向南,阴面向北。锯断一棵树,树的年轮间距疏的是南,间距密的是北。在老黑林子里,树都一抱粗,树冠都是黑绿黑绿的,遮天蔽日,透不进阳光,看不清树的特征,辨不出南北,把头还有两招:一是看树下青苔,长青苔那面是树的阴面,也就是北面;二是把人先领出大林子,到了树稀透光的地方,也就看出了树的南北向来。

    四是看风。

    风是风向标,看风辩方向也是很准确的。北风吹来丝丝凉,南风吹来丝丝暖;西北风硬,东南风软;东北风急,西南风慢。不同的季节刮不同的风。

    五是看山。

    山的南坡暖,北坡阴;南坡干燥,北坡潮湿;南坡风小,北坡风大;南坡风热,北坡风凉;南坡树矮冠大,北坡树高冠小;南坡鸟多,北坡鸟少;南坡的野菜长得小、老,北坡野菜长得大、嫩……从许多方面看山,都能辩出个大体方向。再就是看高矮、险峻和平缓。顺着山势向下去,就能够走出深山老峪。

    六是看兽踪。

    大山牲口(大野兽)的脚踪从上往下来,那是出山找食吃,往下走就能出山。发现小山牲口的脚踪多,那是离有人家的地方近了。码到脚踪了,要顺着旧脚踪走。不能踩新脚踪,那会有危险的。码踪别码野猪踪,那个东西轻易不下山,总是绕山磨岭地跑,踩它的脚踪可出不了山。

    七是寻水。

    沿着山谷找水。有谷就有水,有水就成溪,有溪就汇成河。水往低处流。顺着流水一劲往下走,就能出山。只要能望见村堡和人家,就走出了麻达山。在大森林里找水,也不容易。有时找到了溪水,顺着往下走,走着走着就断流了。翻山寻谷再去找新水。寻水方法灵验,就是有时走路太远。正如俗语所云:“流水绕山转。”为了走出麻达山,放山人不怕水长路远。

    八是听鸟叫。

    听鸟叫也能走出麻达山。听鸟叫不是什么鸟叫都听。山里鸟多,不同的鸟的活动区域也不同。有的鸟是深山老林里的鸟,像高山雨燕、褐河鸟、雀鹰等,越跟它走越麻达山。喜鹊、麻雀、乌鸦、燕子等是家鸟,他们飞出去也飞不多远,都是早晨飞出晚归家。哪儿有它们叫,哪儿就有人家。那才准成呢!一听到它们叫,麻达山的人心里立刻就透了亮,就说明离人家或村庄不远了。

    九是白天打火堆。

    白天在山里头打个火堆,火旺起来以后,往里面填湿柴。湿柴烟大,浓烟冲天而起。隔着几架山,一二十里之外的人,都能看得见。山里人一见白天打起了火堆,就像烽火台发出的求救信号,知道有人遇到了危险,多远都会赶去相救的。

    十是找戗子。

    秋天,许多山上都有戗子。有放山人的戗子,有采药人的戗子,有猎人的戗子。有戗子就有人,找到了戗子,也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麻达山后,把头领参帮的人,转完了这个山坡转那个山坡去找戗子。在半山腰麻达山,找戗子这招准灵。在大深山里迷路,这招就不灵了。毕竟在大深山里搭戗子的几乎没有。

    走出麻达山,把头时时都在抢时间。要是放山时麻达山了,谁也没带干粮,走不出麻达山就没有粮食吃,有的参帮就活活饿死在深山里。时间就是放山人的生命啊!抢时间,就是从死神手里往回抢生命。

    麻达山的参帮,走出了麻达山,必须立刻下山散伙,绝不允许继续放山了。这是老把头留下的山规。

    走出麻达山,把头从那以后,再也不能当大参帮的把头了,只能跟别的参帮放山,当个一般的把头。这也是老把头留下的风俗。

    大家一听包爷讲完,把头肩头的重担,种种辛酸和不易,顿时激起了众人的敬意和感激。哪还有人再心生埋怨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