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升官牛人张 (第2/2页)
任何人过门都要下车示敬,但一般管门的,看到领导来了,还不是特事特办?何况是太子?!你不拍太子的马屁,等到他做了皇帝了,你还想升官? 但张释之不这样认为。 一天,太子刘启跟梁王一起坐车入司马门,照旧没下车。 张释之等了好几天了,见他们坦荡荡穿过司马门往里走,亲自跑上去拦车。 太子不听,张释之立即叫人来把车用锁扣给扣了,太子和梁王,竟然被请到了传达室,不能入殿。张释之立即上书一封:公门不下车,不敬。 这事,被薄太后知道了。 薄太后家法很严,叫来皇帝,把张释之的奏章给刘恒看:孙子这是怎么回事? 刘恒看了张释之的上书,马上把帽子都摘下了,向老妈道歉:都是儿子没教育好! 薄太后派人去把太子和梁王重新放出来,刘恒心里不得不佩服这个张释之——是个奇人! 升官! 张释之立即不做公车令了,当上了中大夫。中大夫,是大夫中的中间一级,主要管舆论和官员建议和意见的,类似宣传部。不过,中大夫是光禄勋(掌宫廷杂务)的属官,还不是一把手领导。 这中大夫的位子还没坐热,又升了,升为中郎将。中郎将也是光禄勋的属官,但主要是管皇帝的侍卫,也就是皇帝老大的保镖、警卫,都是张释之管的,也因此,与皇帝走得更近了。 敢情十年没升官的张释之,到了中央,一波接一波地升官,是厚积薄发啊。 简直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了。 还没结束。 作为中郎将,皇帝走到哪里,他都要跟到哪里。几乎天天能见到刘恒。 一天,到了霸陵。 刘恒果然是博学多长,他连做棺材的技术都懂。大家都在欣赏美好风景,这皇帝,突然想到了死。 果然,领导的心思你别猜,猜就容易猜错。
刘恒突然说,你们看,这北山的石头,材质多好,用来做我的椁真是上乘! 插一句,什么是椁?大家很熟悉棺材,但古时,绝不能赤裸裸的棺材下葬,外面,还要包一层非常坚固的椁。 刘恒继续说:这北山石头做我的椁,再用碎麻絮填充在间隙中,用漆将它们粘合为一体,这样,椁就非常坚固,还有谁能打得开!? 大臣们回过神来,马上齐声说:是啊是啊。 这制作棺椁的技术,要问专家,这些大臣知道个毛? 张释之却从来不喜欢随大流,他有自己的见解:如果棺椁中藏着财宝、秘籍等勾起人们欲望的东西,即使把整座山搬来,用铁水浇固,也不见得就安全了,如果棺椁之中没有这些财宝之类的东西,就算用普通的石椁,又害怕什么呢? 服吗?不服不行啊!这见解,果然超凡,连刘恒都点头称是。 这一年,张释之又升官了,他,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廷尉。廷尉,可是大法官、大监狱长!张释之自从到了中央,三年之内,就升到了九卿,可谓汉初的升官牛人。 张释之当官,注定有事要发生,这不,他当上廷尉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刘恒过中渭桥,按照道理,皇帝出行的线路,都是清空无人的,没想到这桥下竟然有人在走,而且把刘恒的马给惊了。 这个人被抓了起来,交给张释之。 皇帝过问了,怎么处理? 张释之回答:这个人影响了老大的出行,要罚款! 刘恒一听只是罚款,有些不高兴了: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这马性情柔和,如果是其他马,我都要受伤了!但你却说,只要罚款就可以了! 张释之理由很充分:法律,是天下之公,法律上是这样写的,如果不按法律的条文来加重处罚,法律还有威信吗?而且当时老大你如果直接把他砍了,那也就算了,既然你把他交给我,司法机构,就是用法律来让天下变得公平的,如果有一次发生了倾斜不公,那么天下都可以随意更改法律条文来处罚,老百姓就会惶恐不安。老大,你说我有理吗? 刘恒估计在气头上,想了很久,才说:你作为廷尉,是应该这样做。 还没结束,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 有人竟然偷了皇帝宗庙里的一个玉环。 那是祭祀刘邦和刘老太公的宗庙,这人胆子也太大了。 小偷被抓到了,刘恒说,交给廷尉。 张释之审讯后判决,按“偷窃宗庙皇帝御用物品罪”,弃市。 刘恒还是不满意,这次发怒发大了:这个人反了!竟敢偷先帝的东西,我交给你,是想让你判灭他三族,你却用法律法规来判决,不是我的意思! 这次皇帝大发雷霆,张释之面见皇帝,跪下,把官帽都拿下来了,但还是不屈服:法律就是这样写的啊,况且同样的罪名,还应该按照罪行的轻重裁定处罚轻重,现在因为盗窃宗庙的玉器而灭族,那么万一有人愚昧,取了长陵(刘盈所葬地)一捧土,那么老大你怎么给他更重的处罚呢? 刘恒把话转达给了薄太后,薄太后比较宽容,说,听张释之的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