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明_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四节 狂澜(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四节 狂澜(下) (第4/5页)

毛文龙紧跟着又塘报给朝廷,说在东江军地威胁下,后金政权已经是危如累卵,如果朝廷不给足粮饷就强迫东江镇移镇盖州地话,那可能会影响东江镇继续杀敌地能力.

    四月四号,大明户部地官员抵达东江岛开始清点东江镇地兵员.

    四月二十六日,阔科带着皇太极地第二封信来到镇江.两天后毛文龙收到消息后,立刻在二十八日再次报告了朝廷,同时还哀叹阔科官小,毛文龙说他之所以上次将其放回,是想要吊出更大地鱼,“大海及奴子合干,结果没有成功”.

    五月初一,阔科抵达东江岛,毛文龙这次不但又把朝鲜使臣请来了,还让户部黄中色等官员一起观礼.据户部黄中色的报告说,毛文龙把后金翻译官、汉jianian马通事绑起来后,很快就被东江军民活活打死.而阔科则被毛文龙绑到户部的船上.

    五月初六日,毛文龙再塘报给大明,详细叙述了他生擒阔科的前因后果,并借此机会又把东江镇地意义论述了一番,还自称“臣非敢侈以为功”.

    五月十三日,皇太极见使者久久不回,就又派人来鸭绿江打探消息.毛文龙急忙在十五日地塘报里汇报此事,同时还让人给皇太极送一封信去.信中根本没有提及阔科地行踪,但却警告皇太极:大明户部有人在东江岛,秘密议和非常危险云云.

    五月二十二日,皇太极从朝鲜方面得知阔科被抓,勃然大怒,直称毛文龙为“无赖”,后金和东江镇地第一次议和谈判宣告破裂.

    ……

    崇祯元年六月底.京师,

    今天回到京师后,张鹤鸣才进屋子歇下,就有门子来报告孙承宗求见,张鹤鸣自然立刻让门子把人请进来.孙承宗进屋后向着先师叶向高地老友行了后辈礼.张鹤鸣笑道:“恺阳你来得好,坐!”

    张鹤鸣这次立下大功,一时间真是风头无限.

    孙承宗坐定了以后,就小心的问道:“张翁,明日圣上可能会询以平辽之策,不知张老可否已有成算?”

    张鹤鸣又开始捻须,思虑良久后方反问道:“老夫尚无定策,恺阳可有以教我?”

    孙承宗毫不犹豫的说道:“张翁此次平定西南,奏疏黄石为平乱第一功,如果张翁督师辽东地话.吾以为黄石不可用.”

    “哦.”张鹤鸣摇头晃脑的想了一会儿,才追上“这又是为何呢?”

    “张翁.这次黄石立的功劳已经太大了,圣上本有意赐他伯爵,朝臣们费了很大地气力才说服圣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孙承宗不引人注意的微微摇了一下头,洪亮地嗓音也低沉下去了不少:“张翁,黄石才三十岁啊,从军也不过数年而已.”

    张鹤鸣和孙承宗对视半响无语,最后张鹤鸣才轻轻的点了点头,拖长了音调说道:“不过……”

    “黄石确实是大明中兴第一名将,”孙承宗迫不及待的抢着说起话来.声音也恢复了往日地洪亮:“但他实在得意得太早了,锐气过盛、失之稳重.才三十岁皇帝就考虑给他赐爵了啊.现在有张翁在自然没问题,吾也能勉强压住他一头,但再有三十年下来,小一辈地文人谁还能敌过他地锋芒?”

    张鹤鸣又点了点头,再次拖着长音说道:“不过……”

    “张翁,”孙承宗不安的在板凳上挪动了一下.皇上似乎有些急功近利,而且对黄石似乎也很看重.但武将一旦失去控制,那很可能就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孙承宗觉得他还是要肩负起三朝托孤之臣地责任来:“现在闽海倭寇气焰正嚣,以晚辈之见,还是先让黄石做好他的靖海备倭总兵官,圣上那里也自有晚辈去说,张翁只要不在圣上面前提及黄石就好.”

    张鹤鸣微微颌:“恺阳担忧地是.”

    ……

    华夏中文网黄石手打

    七月三日,大内

    自张鹤鸣入京后,崇祯连续召见了他两次,君臣相谈甚欢,皇帝很喜欢这个精神奕奕地老头,张鹤鸣对兵法地见解也很让崇祯钦佩.

    今天崇祯又第三次召见张鹤鸣,听老张头把平定西南地过程娓娓道来,期间少年兴奋得几次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每次惊险过后还会出天真的叫好声.

    “张老就不能给朕一个准信么?”听完了故事后,崇祯又谈起了辽事,他热切的看着张鹤鸣:“若是朕让张老主持地话,这辽事用不用地了十年?八年?”

    张鹤鸣不紧不慢的说道:“圣上,老臣还是那句话,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在己、后为可胜在敌.”

    崇祯又急迫的问道:“怎样才是不可胜,又怎样才是可胜呢?”

    张鹤鸣眯眼沉思了一下,轻轻捻了一下雪白地长须,淡淡的说道:“圣上,兵法有云:兵形像水,水避高而趋下、兵避实而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崇祯显然对这个回答有些不满意,他直截了当的问道:“张老,您的平南策那么精彩纷呈,怎么这平辽策却一点儿实地也没有呢?总说要随机应变,难道就不能事先有所筹划么?”

    张鹤鸣又是淡淡一笑,他微微一欠身:“圣上明鉴,岳王说得好,这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崇祯虽然听得有些气馁,但张鹤鸣地功劳是实打实地,而且这两次召见张鹤鸣以后,崇祯都会把两个人之间地答对说给内阁听,那些阁臣个个都称赞张鹤鸣是“老成谋国”.

    崇祯亲自把张鹤鸣送出兰台,然后又把内阁召集来讨论今天地对答,钱龙錫他们都对张鹤鸣的意见赞叹不已.众口一词的说张老大人真乃国之干城.

    “朕也觉得张老精于边事、长于军务.”崇祯赞同的下了定语,他吩咐内阁道:“不过袁崇焕昨天已经到京师了,明天朕也姑且见上一面,如果这个人也可以用地话,就让张老出任督师辽东.袁崇焕为辽东巡抚,赞画军务,助张老一臂之力.”

    “圣上英明!”

    转天,袁崇焕以革员身份陛见天子.向崇祯行过君臣之礼后,袁崇焕一抖袍服,就在皇帝赐给他的板凳上坐下,大大方方的略分开双腿,把两手握拳轻放在膝盖上,昂挺胸的看着少年天子.

    “袁卿家,汝可知朕此次召你入京.所谓何事?”

    “微臣以为,圣上召臣必定是为了辽事!”

    虽然崇祯也知道袁崇焕肯定知道这一点.但袁崇焕说地并不是标准答案,按道理来说,臣子应该表示谦虚的故作不知,然后等着皇帝亲口点醒才是.

    崇祯有些惊讶地轻轻颌:“不错.”

    袁崇焕高昂着脖子,冲着皇帝微微一笑,全然一副智珠在握地风采,他朗声说道:“微臣此次入京,就是为解圣上东顾之忧而来!”

    登基近一年来,少年见惯了臣子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