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万古流芳 (第1/2页)
没等李希烈反应,窦贵妃已经走了进来,慢慢走到李希烈面前说道:“陛下节哀,诚如陈将军所言,鲁郡公(颜真卿)与果亲王确实不同。果亲王对陛下来说是亲弟弟,但在战场上他就是唐廷的敌人,果亲王带兵临阵,肯定也斩杀过唐廷的将士。而鲁郡公是文臣,是唐廷派来的使者,古语有云‘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鲁郡公确实是天下闻名的四朝老臣,陛下如果将他斩杀必将惹得天下非议而致民心大损,于我大楚国有百害而无一益,此等大事,最好请宰相和众位臣工一起商议以后再做决定,请陛下三思。” 李希烈此时已经听不进去任何话,流着泪却狞笑着大吼道:“天下非议又如何?自古成王败寇,朕自称帝之日起就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真能一统华夏,史官自会对朕的所作所为曲笔回护,如果兵败,朕在大唐史官的笔下就是一个乱臣贼子,何须在乎他们再给朕添一个残杀贤良的罪名!”说着,他对窦桂娘和陈仙奇说道:“四朝老臣颜真卿又如何?朕想杀谁就杀谁!有朝一日即便是你们忤逆了朕心,朕照样可以杀了你们!” 听了李希烈的话,看着他狰狞的面容,陈仙奇和窦贵妃不禁打了个寒战。 窦桂娘知道李希烈最近战事不顺,南线更是节节败退,此时听到弟弟李希倩被杀更是失去了理智,想保全颜真卿已是绝无可能,只好说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臣妾只愿陛下开恩,给鲁郡公留一个全尸吧。” 陈仙奇也顺势恳请道:“是啊陛下,请陛下赐颜真卿一个全尸吧。” 李希烈此时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恢复了些许理智,知道杀颜真卿必定会令天下哗然于己不利,说道:“朕也敬重颜真卿的威望,但你们也知道,朕前段时间曾赐他大司空、右仆射、宰相、袭鲁郡开国公,奈何他终不为朕所用。如今唐廷杀了朕的手足,朕的手中只有颜真卿一人是唐廷重臣,不杀他杀谁?果亲王不能就这样白死了吧?朕只能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但既然贵妃和陈将军都为他求情,朕就格外开恩,赐他三尺白绫以全其身。贵妃可以和陈将军一起去蔡州,替朕敬他三杯御酒,送他上路。” …… 蔡州,龙兴寺。 颜真卿被囚禁在这龙兴寺之中与世隔绝已近一年,对于外界的事几无所知,百无聊赖之际只能用写字来打发时间。今日,他刚刚写完“天中山”三个大字,就听到外面守卫的士兵喊道:“圣旨到!” 颜真卿还以为蔡州被朝廷收复了,欣喜之余来不及看来的是什么人就赶忙伏地跪听中使宣读圣旨。 陈仙奇说道:“赐颜真卿白绫三尺以全其身。” 颜真卿心中很疑惑,实在不明白德宗为何要赐自己一死,问道:“老臣未能制止李希烈叛乱,有辱使命确实该以死谢罪,但不知天使何日从长安出发至此。” 陈仙奇低声说道:“本使从大梁来。” 颜真卿听了抬头一看,“蓦”的站起身,怒骂道:“叛臣贼子也敢妄称圣旨!” 陈仙奇看着正气凛然的颜真卿顿时气馁,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窦桂娘端着酒从他身后站出来说道:“鲁郡公声震四海,刚正不屈,着实让人佩服。”说完,她将盛着酒壶和酒杯的盘子放到桌上,斟满三杯酒,转身对陈仙奇说道:“陈将军,请讲所有人都带出去,本宫不想污了鲁郡公一世清名。” 陈仙奇正不想面对颜真卿,听了窦贵妃的话将白绫放在桌上,一招手和所有人一起退了出去。 窦桂娘见所有人都出去了,俯身跪倒在颜真卿面前,流着泪说道:“鲁郡公,妾身实在没办法能保全您。” 颜真卿被窦桂娘的举动大惑不解,忙问道:“这位娘子是何人,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窦桂娘流泪将自己的身世和这次为什么来龙兴寺简单说了一下,颜真卿听了不免唏嘘,说道:“原来窦娘子一直忍辱负重就是想伺机为父报仇。” “正是,正所谓‘子报父仇、人伦常情’,桂娘虽身为一弱女子,但杀父之仇从不敢忘。” “好一个子报父仇,你一个弱女子为报父仇能如此隐忍,老夫年逾八十自愧不如。”颜真卿自知今日必死,也不管酒里有没有毒,举起一杯酒一饮而尽,继续说道:“今日老夫臣死王事,愿你他日能子报父仇!” 窦桂娘说道:“妾身在路上已经有了办法,他日必将杀了李希烈这个叛臣贼子,国仇家恨一起了结。” 颜真卿听了又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指着桌上的字遗憾地说道:“如此老夫就死而无憾了!可惜呀,娘子的壮烈之举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记录下来传扬后世。” 窦桂娘流着泪问道:“鲁郡公,时间紧迫,您可还有什么话需要留给家人吗?” 颜真卿端起第三杯酒又是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扔到地上,说道:“没有,老夫自离京之日便处理好了后事。只可惜老夫不能亲眼看到天下太平这一日,除此再无遗憾!”说完,拿起白绫向禅房走去。 窦桂娘看着颜真卿的背影,看着他面对死亡的大义凛然,看着他在这个时候还心系天下,死后必将万古流芳。她流着泪将颜真卿最后的墨宝“天中山”叠好放在身上。(注:天中山又名天台山,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据史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原是一座圆形小山,,因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 回到大梁的窦桂娘将蔡州之行向李希烈说了一遍,然后又说道:“陛下,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