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的煤水电费用 (第2/2页)
=800(瓦)月费为0.14×1.8=0.25两,按银元与银两兑换价0.75:1计算,约等于0.33元。 叁水费的多种计价方法 上海是江南水乡,河渠纵横,地下水位也很高,所以上海城里人生活用水可以使用河水,饮用水使用井水,当上海步入近代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每天产生无数的城市垃圾,使城市河道淤塞、污染而不能使用,规模性的城市建设切断了地下水渠,使井水量减少并污染。生活在江南水乡城市的上海人不得不到远离住宅的黄浦江、苏州河挑水,挑水卖水也成了上海一种职业。19世纪80年代初,租界成立上海自来水公司,这种水不须提也不须挑,“一经开放水无穷”,被上海人叫作“自来水”。1883年6月29日设在杨树浦的自来水厂正式放水,李鸿章应邀参加了放水典礼。当时有人云: 东北台高耸出楼,自来水脉此停留。 如仓储蓄充盈后,到处机开到处流。 词中的高台是指水塔。租界的水费分二种,一种用表根据实际用量计算,还有一种“水价照房租二十分之一收取”,俗话讲“千做万做,蚀本生意勿做”,自来水公司是计算了上海的房租价而作出这样定价的。 1922年版《上海指南·自来水》中较详细记录了华商闸北水厂的收费办法: 水表,以每月加仑计,一千加仑以上,每千加仑五角三分,满一万加仑以上,每千加仑四角八分,满五万加仑以上,每千加仑四角五分……装太平龙头,除应时照表计算外,每月一元。 当时通用英制,英制一加仑=4.546升,一千加仑=4546升,一千加仑五角三分,那么每个“字”就是一角二分。在生活中水的消耗是难以节省的,以市民每户月消耗自来水5个“字”计算,那就占了收入中的不小比例。
还有一个计价方法就是参照房子或房租计算,“论间包水,每间每月,平房四角二分,楼房四角八分;论租包水,每幢每月房租在七元以上者,照房租收足千分之七十二。”我们必须参照当年的收入和物价来评议水价的高低,对月收入不足5元的家庭来讲,大多数家庭使用不起自来水。 肆太平龙头与给水站 旧上海有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又称“中国地界”),华界又被租界隔断而分为南市和闸北,人们把旧上海政区分割的现状叫作“三界四方”,各界各方是一个独立的政区,水、电、煤由各界独立经营,一般讲,租界的自来水供应比较正常,尤其进入上世纪20年代后,新建的住宅均配有自来水和电灯(不一定有煤气)而华界多旧房,许多旧的住宅里没有自来水,于是,华界为了保证市民用水,就采用一种利用“太平龙头”(即马路上的消防栓)供水的办法,当时称之“凭票售水”,方法是这样的: 凭票售水。繁盛及贫民众多地方,票一张、售铜元一枚,取水一桶;洋一元,售票一百四十张。每日午前十时至十二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公司派人在太平龙头处候人取水。 这里讲的“铜元”并不是中间有孔的铜钱,而是中间没有孔的铜板。清末民初时,一元银洋大概可以兑换2000枚铜钱,银洋相当今日的百元大钞,而铜钱就是5分的铝币,没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货币,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于是又出现一种“以一当百”,又作“以一当念”的铜元,也就是讲,这种铜元是一银洋的百分之一,是铜钱的20枚。如一次购买少量的水票,那就是一块铜板买一张水票,而一次性买许多张水票,那一元银洋可以买140张水票,价格相差三分之一以上;但对许多市民来讲,一元银洋可是很大的钱,于是往往多户人家拼在一起买水票,然后再匀分。 一张清末上海华商水厂在太平龙头卖水的照片显示,当时的标准桶估计可装50斤水,以一元银元可买140桶水计算,那就是7000斤,合3.5立方米水,这样,每立方米水高达二角八分,比装有自来水用户每立方米一角二分高了一倍多。 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解决那些没能或无法安装自来水地区住户的用水困难,有计划地在那里安装提供自来水的“给水站”,我知道,当时1分钱可以买6根水筹(早期大多是竹制的筹),一根水筹可以买一桶自来水,对桶的大小没有规定和限制,于是上海就出现一种特大号的铅桶,一般妇女几乎提不起这种铅桶装的一桶水,更有甚者,一些工人把工厂里废弃的装化工原料的铁桶拿回家做水桶,那一桶水就更重了,也以一桶水50斤计算,那1分钱可买300斤水,1元可以买15立方水,1立方米自来水仅6分6厘,而当时管道自来水1个“字”为1角2分,老人们都知道,给水站的水比管道自来水便宜得多,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当时的“扶贫”政策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