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事儿_第三八章 朝廷有经也难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八章 朝廷有经也难念 (第2/2页)

境恶劣,获罪流放至此者必死。

    赵普不着声色地看了看李符,暗想:“你小子够狠,比我还狠!”

    赵普没采取李符的提议,卢多逊全家被发配到崖州,由所经驿站逐一遣送,纵使朝廷大赦,也不在赦免之内。

    卢多逊到崖州后,让遣送者带回他的表书,向太宗感谢不杀之恩,表中说道:“流星已远,拱北极巳不由;海日悬空,望长安而不见。”五十二岁的时候,卢多逊死在崖州。

    赵普认为没有完全扳倒秦王赵廷美,就没能帮皇帝彻底解决问题,便唆使知开封府李符上书称“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将廷美贬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

    在秦王被整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站出来说话,反而是太宗赵广义的长子赵元佐站出来为叔叔抱打不平,极力营救。

    ”你个傻儿子,老子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太宗不顾儿子的极力反对,仍是做出了将秦王廷美贬谪房州的决定。

    秦王赵廷美被贬到房州,不久便忧愤成疾,三十八岁就去世了。

    第二年,镇州驻泊都监弭德超向太宗告状,说枢密使曹彬笼络士卒,想要起兵叛乱。赵普用性命担保,替曹彬辩论,说弭德超是诬告,应该惩罚。太宗大怒,将弭德超全家流放琼州。赵普知道李符是弭德超的死党,李符曾举荐过弭德超,便要求将李符一并处罚。

    有意思的是,赵普过去没有听取李符的建议将卢多逊贬到“春洲”,这回却将李符发配到了“春洲”。而李符果真“至者必死”,一年后便死在那里。

    “一石二鸟”完满结束,赵普终于安下心来,可是太宗的“父传子”心愿还没实现,一场宫廷之斗也将上演。

    深宫无情望人间

    太平天国八年(公元983)年十月,太宗赵光义晚朝结束,留下宰相赵普,邀请他饮酒。

    酒宴上,太宗言道:“爱卿,朕心中有大难处,不知你体会到没?”

    赵普颤颤巍巍地下跪,说道:“微臣明白!”

    赵光义扶起赵普,感动地说道:“爱卿实乃忠臣!”

    赵普知道,自己在帮助太宗排除皇位传递障碍的同时,也一并为自己埋下了隐患。一个抓着皇帝把柄的宰相,皇帝怎能放心呢?赵普又是何等聪明才智,岂会看不穿皇帝的心思?宰相之位诚然可贵,与性命相比,又何足道哉?

    对于赵普来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人死了,宰相职位还在。”与其如此,不如让它“人还在,宰相之位没了!”何况“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天,赵普便向太宗赵光义上奏,请求罢去宰相之位。赵光义也就顺水推舟,让赵普去做武胜军节度使。幸福了,人还在,官位也还在,就算官小了些,也是幸福的。

    赵普离京赴任的时候,太宗赵光义亲自作诗,为他饯别。赵普感激涕零,说要将御诗刻在金石上,以谢皇上恩宠。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相当默契。

    赵普走了之后,宋琪接替宰相之位。太宗改元“雍熙”。宋琪深知太宗钟爱皇长子赵元佐,便上奏太宗立赵元佐为太子。

    赵元佐文武双全,相貌又极像太宗,曾近随从太宗出征过太原,在禁军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说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当初太宗打压秦王廷美的时候,赵元佐站出来极力反对,费尽心思营救叔叔,可惜力不能逮,叔叔还是被贬谪到房州去了,赵元佐对父皇的做法颇有些怨恨。后来,他又听到叔叔在房州病逝的消息,心中越发难过,忧愤成疾,竟至发狂。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重阳节这一天,太宗在宫苑中设宴,召集几个儿子共度佳节,赵元佐抱恙在身,太宗就没派人请他。

    酒宴结束后,太宗次子陈王赵元佑去看望赵元佐。来到哥哥住处,赵元佑说:“今日,父皇设宴召集咱们兄弟共度佳节,可惜哥哥你身体欠安,未能参加。”

    赵元佐不言不语看着弟弟。又听赵元佑说道:“酒宴上,父皇让我们分别作诗应节,小弟不才,得了头筹,父皇嘉奖了小弟……”

    赵元佐不知道眼前这个平素寡言少语的弟弟今日为何如此兴致盎然,竟而侃侃而谈。他想了好一阵,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怒道:“父皇设宴,让你们共度重阳佳节,唯独没邀请我,父皇这是抛弃我呀!(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

    赵元佑道:“哥哥不是有病在身吗?父皇也是好心,不愿耽误哥哥静养。”

    赵元佐冷冷地道:“你去吧,我要静养!”

    赵元佑道了别,走出赵元佐的寝宫,心里开始盘算一件事。

    赵元佑离去之后,赵元佐便独自饮酒,大醉之后,自言自语说道:“这幽幽皇宫之中,处处雕栏玉砌,金碧辉煌,论人情味儿,却远不及穷乡僻壤,透风漏雨的茅草房。”

    也不知道赵元佐是为叔叔赵廷美大喊冤屈,还是为自己的处境怨艾,他走出寝宫,看着自己所住宫院,良久之后,竟然点起一把大火,将宫院烧了。

    看着冲天的火焰,赵元佐暗想:“我若久在这宫廷之中,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冤魂,倒不如去做个寻常百姓的好!”

    赵元佐火烧宫院,闯下大祸,很快就被太宗赵光义知道了,令太宗十分愤怒。陈王赵元佑趁机对太宗说赵元佐之所以火烧宫院,是因为怨恨太宗不邀请他过重阳节。太宗一怒之下,将长子赵元佐废为庶人,这也正合了赵元佐的心意,远离人情淡薄的皇宫,去到那温情脉脉的人间。

    赵元佐十三岁时,跟从父皇太宗在近郊打猎,有只兔子在太宗车马前奔跑,太宗让他射杀,赵元佐一发而中,当时正好有辽国使者在旁边,对赵元佐的高超箭法大肆赞赏。太平兴国年间,赵元佐出宫住在内东门别宅,担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卫王,在中书省办公。后来迁居东宫,加任检校太尉,进封为楚王,明显就是将来的皇位接班人。然而,他却以自己独到的方式放弃了任谁都放弃不下的“前景”。

    赵元佐远离了政治舞台,反而获得了舒适的生活,活到六十二岁,这才寿终正寝。

    皇家自来便有立长的祖训。皇长子赵元佐被废为庶人之后,赵元佑成了实际上的皇长子。雍熙三年七月,赵元佑改名为赵元僖,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俨然成为了准皇储。

    近几年,太宗为解决内部问题,闹出了这么多事端,好在中原内部还算稳定,没出大的岔子,强敌辽国那边却也没有安宁,皇帝辽景宗耶律贤在外出游猎的时候,病死在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内蒙古丰镇以南旧长城附近),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

    辽国皇帝年幼,国家大事都由萧太后做主。太宗认为正是洗刷当年“高粱河”耻辱的时候到了,决定北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