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事儿_第一百二十章 将军一到有出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将军一到有出路 (第1/2页)

    接下来是人质的问题,这令钦宗赵桓感到头疼。

    派哪位亲王去当人质呢?

    按照史书的说法,当时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的是赵桓的九弟、康王赵构。

    至于宰相嘛,少宰虽然是副宰相,但笼统来说也能被称为宰相。既然张邦昌这么坚决地主张“任何屈辱都得忍受”、“无论如何也要同金军讲和”,那就派他去好啦。

    张邦昌搬起石头炸了自己的脚,有苦说不出。临行的时候,他哭着请皇帝手书“一定会把三镇土地割让给金”的保证书,让他带去,以便将来朝廷反悔时能保住性命。钦宗赵桓不肯写这份保证书,只是握住眼泪汪汪的少宰的手,说了“不忘”两字。张邦昌泪流满面,只好硬着头皮和康王前往金营。

    正月十八日之后,各路勤王军队陆续抵达京城。其中包括静难军节度使种师道和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统帅的泾原、秦凤两路西北劲旅。

    种师道来自名将辈出的种氏家族,常年对西夏作战,威名传到内地,人称“老种将军”。他的部队开到洛阳时,听说金军已到东京城下,再向前行军势必与其遭遇。有人建议种师道暂且屯兵汜水(在HN荥阳县西北,黄HN岸),以保万全。种师道说:“我带的兵虽然人数不多,如果逡巡不敢前进,肯定会向金人暴露出咱们实力不足。我倒要大张旗鼓地进军,叫敌人不能咱们的虚实。首都人民知道我到来的消息,一定会士气大振,到时候何愁不能歼灭金军?”他一面命令士兵加速前进,一面到处张榜,上书“种少保领西兵百万来”。

    泾原军和秦凤军抵达开封后,驻扎于城西汴河之南,与金营只有一水之隔。由于西兵战斗力甚强,金军不知虚实,果真不敢与之交锋,斡离不下令向北移营,同时派重兵把守大本营所在地牟驼冈。

    得知西兵千里迢迢来勤王的消息,钦宗赵桓大喜过望,连忙打开安上门,让李纲把种师道迎到城中。

    这时皇宫里还有金国的使节王湍。此人原本没将钦宗赵桓放在眼里,每次朝堂上相见,从不跪拜,这次见到钟师道来到,竟然向钦宗跪拜称万岁。

    坐在龙椅上的钦宗赵桓笑道:“他是跪给卿看的啊!”跟着问种师道:“如今的局势,爱卿打算怎么办?”

    种师道直言不讳地说:“女真人不知兵,焉有孤军深入还能安然返回之理。臣一直驻守西北,对京城的情况不熟悉。如今看到京城周遭有八十多里,金军有多少部队可以包围?况且城墙高达数十丈,城中粮食足够数年食用,怎么会被攻破?请陛下派人固守京城,不出几月,天下勤王兵马到来,金军一定退兵,到时开门追击,一定能大胜。”

    种师道说完自己的意见,转头恶狠狠地盯着李邦彦,斥问道:“京师固若金汤,足以防御,你为什么要与金人议和?”

    李邦彦道:“士兵不足,不得不讲和。”

    种师道道:“战和守时两码事。京师的兵力固然不足以作战,但守城却绰绰有余。而且京城百姓不下百万,相信城中的百姓也有保家护国之心,这些人紧急情况下都可以充作士兵。”

    李邦彦被质问得哑口无言,只道:“我平素对军事毫不熟悉,所以想不出这样的计策。”

    实行文治主义的大宋,自太祖开国以来一百五十年中,一直坚持以文臣统兵的策略,这一致命缺点,至此暴露无遗。

    听了李邦彦的答复,种师道也知道对方说的是实话,只道:“你不懂军事,难道连古代守城的事情也没有听说过吗?”

    种师道的话句句如刺,在钦宗赵桓听来多少有些在说自己胆小怕事的味儿,只得出面打圆场,说道:“卿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现在已经同金人议和。”

    种师道听了也无可奈何,只得道:“臣只不过是以军旅之事服侍陛下,其他的事臣不敢过问。”

    赵桓当即任命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充京畿、HB河东宣抚使,统领四方勤王兵及京师前后军,姚平仲被任命为都统制。

    此时驻扎在东京城外的金军动辄以“屠城”相威胁,让宋如数交足金银。金军士兵为了获得钱财而四下掠夺,甚至挖开近郊亲王、公主的园寝,攫取墓中财宝。消息传到城内,赵桓又气又恨,加之勤王兵马陆续增多,决定对金军重新开战。

    种师道希望等弟弟种师中带着部队来到东京与其会合,建议过了春分(二月初七)之后再发动进攻,开始软得不能再软的钦宗赵桓这时候却变得极其刚硬起来,认为这个日期太靠后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