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事儿_第一百二十章 将军一到有出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将军一到有出路 (第2/2页)

  姚平仲来自姚氏家族,这个家族在西北与种氏家族互不相让。姚平仲害怕军功都被种氏兄弟抢去(他父亲姚古这时刚率熙河兵赶往东京),听说到种师道正与朝廷意见不一,觉得这是一个和种师道争夺军功的好机会,于是对赵桓说:“士兵们都盼望马上投入战斗,现在迟迟不开战,军中已经产生怨言”,提出立即对城外金营展开突袭,并且夸下海口说一定能生擒金帅斡离不、抢回康王和张邦昌。

    为了找到吉日,钦宗赵桓召来一名江湖术士推算,行动的日子定在了二月初一。

    满朝文武都期待着这次突袭能够一举大破金军,姚平仲对此也是自信满满。当天晚上,姚平仲带领一万人马夜袭金营,不料被金军布下的游动岗哨发现。斡离不得讯后派兵迎击,杀得姚军片甲不留。姚平仲亡命逃走。

    当天夜里,赵桓派宦官通知李纲,说“姚平仲已经举事,卿速速去增援。”等李纲带兵冲出城外,姚军已经溃败,李纲与金军在幕天坡展开大战,用神臂弓将金军射退。

    行动失败,第二天早朝时,宋帝国君臣垂头丧气,惟独老将种师道提出了补救建议。他说:“劫营失败固然可惜,但是兵家讲求出其不意。金人必定不会料倒我们会再度发动进攻。今天晚上再次派兵突袭,将有很大的胜算。即使不胜,每天晚上派数千人sao扰金营,对方必然疲惫不堪,要不了多久,金军一定逃遁。”

    钦宗赵桓这次又完全没有勇气了,种师道的建议在君臣一片强烈反对声中被否决。

    当天,斡离不派王湍前往城中,以严厉的态度责问宋国违背誓约、发动突袭之事。

    堂堂宰相李邦彦见到王湍,急忙跪地叩头,说道:“那是李纲、姚平仲的擅自行动,绝非朝廷的意思。”

    姚平仲已经逃亡,无法追问,但是李纲还在东京城中。斡离不要求宋廷将李纲免职,以此向金谢罪,同时要求将康王和张邦昌更换掉,以越王、李邦彦、吴敏和李纲为新的人质。

    赵桓对人质条件的回复是:“越王是朕的叔叔,不能派去当人质!”二月初五日,赵桓把五弟肃王赵枢指定为新的人质,同时向斡离不允诺一定割让三镇。

    李纲被免职,百姓不干了。二月初六清晨,一位叫陈东的太学生率领几百名同学跑到宣德门前叩阙上书,要求将李纲复职,***邦彦等误国jianian臣。KF市民风闻而来,不多时,皇宫正门前的御街广场上竟然聚集了数十万人,形成声势浩大的自发请愿示威活动,呼喊声惊天动地,极其悲壮。当时正好李邦彦上朝,被愤怒的民众围攻,李邦彦见势不妙,试图逃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一些群众向他投掷瓦砾砖石,拽他的头发,拧他的耳朵,扯他的衣服,向他吐唾沫。李邦彦吓得六神无主,手脚并用地逃离示威现场,躲到女人用的小轿中,轿子外面用女人穿的黄裙挡住,仓皇逃到启圣院躲藏起来。

    听说太学生在宫禁门前举行示威请愿,开封府尹王时雍连忙带人赶到现场,试图驱散民众。他呵斥太学生“挟持天子”,陈东等人理直气壮地反驳说“以忠义挟持天子,不是比以jianian佞挟持天子好吗?”王时雍顿时哑口无言。愤怒的群众还要教训他,王时雍也只好撒腿逃跑。知枢密院事(大致相当于国防部长)吴敏命令太学生回去上课,否则就派兵弹压,太学生不但不听,反而愤怒地砸毁皇宫前的登闻鼓,拆毁御街中央限制行人通行的红漆杈子,随后转移到东华门。

    东京居民群情激愤,殿帅王宗楚担心激起民变,进宫请皇上答应示威民众的要求,召回李纲。赵桓也被这场宋帝国开国以来史无前例的大示威吓得不知所措,于是答应召回李纲。

    李纲接旨后迅速入宫,随即被任命为京师四壁(城墙)守御使。民众还不放心,要求见种师道后才散去。赵桓连忙命令屯师于西水门外的种师道进城。包围东华门的群众掀开车帘一看,果然是老种将军,纷纷向种师道的座车唱喏行礼,然后四下散去。

    李纲复职后,东京军民士气再度高涨,同时种师中、姚古和折彦质三位将军带领十余万勤王西军也即将赶到东京。当时金兵已经在东京城下逗留了一个多月,军粮即将耗尽,赶来东京的宋军也日渐增多。斡离不接到宋廷递交割让三镇的国书后,不等金币数凑足,就在二月初九日将赵构放回东京,并派韩光裔前往城中向赵桓告辞,带着肃王引兵北还。当天京师宣布解严,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