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渡往昔1_第六十五章 思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思虑 (第1/2页)

    却说李云成跌倒摔昏了头,醒来时,已经过了整整一天了。他强撑起身子,艰难的往前走去。

    走了不久,李云成见到了前方的驿站。到了驿站门口,他的心里涌出了一阵“惧意”,他有些犹豫了:该不该进去?他驻足了片刻,两眼轻轻地朝里望望,还是进去了。

    驿站不大,里面的人也不多,倒是显得冷清。李云成没有见到杨靖和风云雷电,轻吐了一口气,却又有一丝失望。通过驿站小厮了解到,原来义兄他们昨晚到了驿站,没有见到自己,都十分担心的在附近找了一宿。

    小厮告诉李云成:“今早杨公子留下了一锭银子,要我们在这周围找寻李公子的下落。杨公子说:‘如果找到了李公子,还望告诉他,杨靖有急事在身,必须速回文宣阁。他可到九江如兴会,自会有人接应他。’”

    闻杨靖有此暖心,李云成长舒了一口气,想起义兄找了自己一个晚上,心里倒是过意不去。他谢过了小厮,在这驿站中吃了些东西,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所幸身上的伤无甚大碍,敷了些膏药,已经好多了。

    驿站的小厮对李云成很是要好,既是送吃的,又是给膏药,让李云成的心里倍感不安。心细的他看得明白:杨靖在宋国的“势力范围”绝非仅限于江湖。

    李云成对这位“义兄”又生了“惧意”,能做到如此的“大势力”,绝非是一般人,他的内心又岂能是常人能窥探得了的。

    含着对杨靖的万般揣摩,李云成没有直接去九江,而是选择绕庐山而行……

    李云成登上了庐山,放眼望去,盘桓妖娆的山峦,碧波荡漾的葱林,宛如秀女般轻柔盈盈,玉洁冰清。此景,他是十分的喜欢,让他原本“忐忑”的心情变得舒畅了许多。

    转而,一道瀑布直泻而下,玉珠飞溅,雾气萦绕而生。雪色的水珠落在石壁上,激起层层炫纹。此景映有参天古木,溪水流淌,一股清凉之意扑面而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云成吟诵这首绝句,不禁赞叹道:“李太白此诗写的大有气魄,将这里的瀑布给传神了。能写出这种意境的诗句,心胸该是如何豁达啊!”

    如今的世道,人心难测,更有些泛泛君子,徒有之名,哪有像李太白这般的豁达、洒脱。李云成的心里嘀咕道:若论心胸豁达、真诚善意、表里如一,唯有耶律平……

    对于耶律平,李云成的心底是担心的:纵然他有一身高强的武功,可没有心机的他,难免不会被人利用。李云成的脑海里忽然浮现了李兴夏那冷峻的眼神,令他不由得心颤、发怵,他已经看不透李兴夏的内心所向了……还有杨靖,虽然都是结义哥哥,但他外表“豁达”,内敛极深,让人感受到了“恐惧”……他们都有可能对耶律平不利……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山腰,李云成有些乏了,见旁边有座寺庙,有些许游人在那里驻足休息,遂走了过去。

    寺庙名叫西林寺,靠山而立,面向群峰,山间云雾缠绕,脚下雾气萦生。

    望向群峰的李云成感慨万千,内里五味杂陈,脱口朗声吟道:“飞云绕足下,半壁倚天峰。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

    “好一句‘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突然一阵朗朗的笑声从背后传来。

    李云成一惊,回头望去,只见有五人从西林寺中出来。当先一人步履清风、黄杉飘逸、中峨冠而多髯,约莫四十岁。他身后是四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俊生,皆是对襟长衫,从模样上看,应该是宋国的“文人雅士”。

    李云成向他们施礼。那中年人躬身回礼,拜道:“在下苏轼。”

    苏轼轻弹衣衫,说道:“刚才听公子吟得一句‘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备有失意之感,可是为何?”

    李云成微微一笑,礼道:“在下李云成。刚才只是胡乱一说,不足提及。”

    苏轼摆摆手,笑道:“不然,李公子能以庐山喻世,岂能是胡乱一说呢。”

    李云成轻吐了一口气,哂笑道:“只叹这身在江湖中,却是看不透江湖。”

    苏轼笑道:“你我也算同道中人了。居庙堂看不透庙堂,居江湖看不透江湖。以李公子刚才的佳句,苏某可否添上四字?”

    李云成礼道:“请便。”

    苏轼吟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语落地,竟渗透了心扉,李云成叹道:“一个‘真’字,可将这世道喻得更贴切了。”这仿佛就是李云成的心声:他曾经“谋略定天下”,而如今遇人皆迷,连自己也深陷其中……当真看不透,看不透……

    苏轼盈袖一拂,微笑道:“你我同是天涯沦落人。苏某携有茶具数副,寺中品茗如何?”

    “甚好,”李云成恭礼相对,拂衣伸手,礼让苏轼先行。

    西林寺中,苏轼和李云成对坐煮茶,闲聊酣畅。苏轼门人盘膝围坐,聆听于耳。文人之间的惬意,无外乎吟诗作赋,填词编曲,聊得开心时,皆是郎朗歌唱起来,好生欢快。

    临近傍晚,寺中传斋,苏轼髯须连动,笑道:“不知不觉中,竟是这般时候了,可真是饿了。鲁直,告诉了元师父,我们就在这里用斋。”

    “诺,”一旁俊生出了禅房。

    吟诗、歌唱了一天,李云成也是困乏、空腹了,面对苏轼的热情相对,甚是感激,连连道谢。

    “子瞻,可又是欺压小僧了。”门外一法师进门。

    李云成观其人:体胖身缓,笑容灿烂,宽松的僧服大方敞开,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绝类弥勒。他的手中挂有一串念珠,念珠上有字,看得清楚:文成武德,宣名四海。

    李云成一怔:这是文宣阁的印记……

    李云成的心头蓦地一冷激灵,两眼小心翼翼地看着那法师。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可大意,得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苏轼轻笑道:“了元,我怎么欺压你了?”

    那法师了元拍腹一笑,双手合十,朝李云成示礼。

    李云成赶紧回礼,勉强露出“尴尬”的笑容。忽然,他拍拍脑门惊道:“与苏先生聊得开心,竟忘了有事。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