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 特定环境的生活 (第1/2页)
谁在骂我呢?贺国荣看了看那两间房子。里面的人在骂?骂也是对的。他们租了几辈子的房屋马上要被搬迁了,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迫行为。国家建设需要,这个理由大过一切。他们有什么办法?而给他们的搬迁补偿费,又那么低,建新房根本就不够,找一间老房子将就住,那又太寒碜,政府也不能同意。骂就骂吧,骂声中成长,一边骂着,一边也就搬走了。水电站移民不也是这样吗?开始很难,骂,诅咒,还有动手的!时间一久,火气就小了,通过多方努力,现在也都渐渐安顿下来了,过去天天到县里找人,现在几个月才去一次,次数少了,还有点想念呢。 喷嚏声惊动了大黄狗,吠叫着奔跑过来,到他跟前刹住了脚步。他站立不动道:“怎么啦?阿黄,认出来了吧。”黄狗偏了脑袋,乜斜眼睛,黑眼珠闪了两下,转过头,靠前两步,迎宾似的,一路轻摇尾巴,等主人开了门,就过去钻进草窝,头朝外趴下。还有两只灰鹅,见了生人,就会高昂脖子大叫,估计现在在房背后,没看见人来。 两户人家的门都打开了,一家姓黄,一家姓桂,上周来了进的桂家,这周就进黄家。黄世海在门口迎着他,侧身让他往里走,一边说:“贺主任你来了,今天晚饭就在我家吃了哟。” 贺国荣说:“行呀,那今天你还给我炒鸡蛋!” 黄世海说:“今天杀鸡。” “杀鸡?你家有好多鸡?” “不管好多,今天无论如何杀一只。” “不行不行,你要杀鸡,那我就不吃了,说几句就走了。” 门外有个声音,是桂家和,说:“贺主任不吃鸡,那去我家。” 贺国荣挪动屁股,让半边长凳给他,问:“老桂你家吃啥?” 黄世海说:“他家要杀鹅。” 贺国荣着急说:“不行不行,杀不得杀不得。” 桂家和说:“放心吧贺主任,那两只鹅是一对,要杀就一起杀,不会杀一只留一只的。” 贺国荣说:“真的杀不得,你们这里的畜群长得那么好,一定要好好饲养它们,千万不要杀。将来搬到哪里,大家都跟着,一家人走到哪里都热热闹闹。” 听他这么一说,两个男人心里头的情愫被牵动了,就都静静地坐下来,然后时不时抬起头,探询的眼光看他,等待他发话。 这以前贺国荣独自登门拜访,轮换着在两家堂屋里说话,桂家三次,黄家这是第四次了。 前几次,经历了先熟悉,调查了解基本情况,谈及发展,火电厂建设,搬迁政策,补助标准。前面说了,吵了,闹了,红脸了,怎么办?还得厚着脸皮来,带酒来喝,带rou带菜来做,反复坐下来,喝酒吃rou,什么话都说透了。事情进入实质性阶段,又带来皮尺,计算器,政策条款,标准明细,测量数据,土地附着物,都造成册,一家一份,他也拿着一份,互相都仔细对照,据实修改。 两户移民的房子都很破烂,瓦片稀疏,从下面看,光亮星星点点,下雨就要漏,好在地面是三合土,透水快。半边茅草也有三十年,粘成了粑粑,一碰就掉。石头干垒的墙,这样破破烂的住房也值不了几个钱,测量了一下,比照附近农户相互转卖的市场价格,每家可获得五六千块钱的建房补偿费。这点钱在任何一个地方能建起一间新房来吗?贺国荣做过调查,根本不可能。土地倒是不少,每家都有七八亩,但土质不好,只能种小麦和玉米,全年收成的粮食除了吃的,剩下的出售,折算下来,不到两千块钱。两家人都养了一头牛,一头猪,十几只鸡,几只鹅,一条狗,都折算了,也只有两千来块,这些钱加在一起,不吃不用不穿,集中起来建新房,也不够啊! 贺国荣感觉到了压力,移民安置的问题,张敬民李俊不止一次商量过,很重要,他们要贺国荣多来看看,先和他们感情上沟通,给他们介绍全县发展前景,要他们心情愉快地行动起来,不能强迫,尽量做好思想工作啊,宣传介绍讲解好现行政策。眼前虽然苦一点,条件差一点,但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一定会好起来的。这一点务必让他们放心,主要是出路问题。要让他们看到前景,充满信心。 两户人家搬到哪里,有两种选择,一种,投亲靠友,这样还可以得到亲戚的互相帮助,可以少花点钱,购间旧房就可以了,融合在他们当中,在亲情的氛围里创业发展。第二种,政府指定,从别的地方划拨出一块土地和宅基地,让他们自建房,土地多划拨一点,延续生产,实现新的发展。两个方案放在一起考虑,觉得第一种似乎要好一点。 贺国荣也做了一些调研,去了田地质量好,主要产粮地区,土地比较宽裕的地方打听,特别是集体的集体,这两户农民要是得到比原地更好更多的土地,工作就好做一些。 回到家,摊开地图,测量距离,计划时间。祝明霞在身后看,对这两家移民的情况,贺国荣回家就说,所以知道不少。 贺国荣说:“黄家五口人,四十平方米,桂家四口人,三十平方米,两家一共七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