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典范_第222章 餐桌上的名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餐桌上的名单 (第1/2页)

      陈长勇不愿意再联系马运昌,他要求大家深入讨论,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马运昌回来就交给他,让大家自由讨论,也是马运昌的指示,陈长勇最喜欢这样,各式各样的表情,表达都将被他发现,掌握。

      “这么说,马县长是真的不来参加这个会啦?”

      “猫儿不在家,老鼠爬篱笆,说吧,有什么话都说吧,不用怕了。”

      “这实际上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当面不说,背后才有乱说呢?”

      “这是开会,可以说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马县长他是不来参加讨论了,但是我们呢,得讨论出一个结果来呀。”

      “这个会议一开始就强调很重要的,可是现在……”

      “啧啧啧啧,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就这样随意交给我们……”

      “哎,罗书记,一般你都是抢先发言,今天已经落后了呢。”

      “人家罗书记还没有考虑成熟,这回不胡乱开炮了。”

      罗大放熬不住了,再次站起来:“我什么时候胡乱开炮啦?今天是常委会,不要惹了我开黄腔。”

      有人道:“嗯,罗书记说得对,讨论两个科级干部的错误决定,应该是常委会呀。”

      陈长勇解释:“不是常委会,是专题研究会。”

      有人朗声说:“甭管他什么会议,只要能够做出决定,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中,可以采用特定方法,能决定问题就行。”

      有人试探问:“小青年的事和造假信骗取政府的事,是两回事吗。”有人道:“一件事的两个诱因,也可以这样来理解。”

      又有人问:“这件事反映了什么?政府被欺骗了,遇到了一封假信,不加思索就照信里的要求办了,看起来是这样,但也是事实,在这里是不是就该这样说,欺骗了政府该当何罪?”

      会议一直争论,这样下去可不得了,罗大放心里想着老战友母亲那头,使劲摇头,“嗨嗨嗨”地吼起来:“一封假信,为了解决一个老百姓子女的工作问题,这只是方法不当,你们非要给他戴上欺骗组织,扰乱政府工作秩序的大帽子干哪样嘛。”

      彭良勇道:“这不是扣帽子的问题,事实就摆在这里,抵赖不了的。大家还记得那次举报信的事吧,那场风波,影响到了地区,给我们带来不小的而影响,难以消除。”

      罗大放道:“你又要说那封举报信,你拿准了是他干的?你只是凭你的个人意向分析推断,这不客观,没有证据不要乱说。”

      张敬民说:“举报信的事,是向上反映问题,范围也没有扩大,也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不能算成为乱搞。”

      对过有人说:“班子里面都议论起来,我们几个主要领导还被找去谈话,这事还算小吗?”

      张敬民笑道:“谈话又怎么样?我就经常被谈话。谈话是一种交流方式,是观点和认识的一种沟通,是凝聚思想和热情的重要手段。”

      罗大放哼哼道:“上级领导谈话,就是有看法啦,以后就上不去了,乌纱就不保了,就紧张,就难过,吃不下睡不着?那老百姓的意见呢?说也是白说,无动于衷,算什么?放个屁?”

      有人道:“说的太好了,有水平。我们要是连谈点话都受不了,那还能办成什么大事。”

      有人问彭良勇:“你们调查组怎样开展工作的?”

      彭良勇说:“我们只是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如实进行调查,以事实为依据,经过核实,和本人见面。”

      “你们去找贾省长了吗?找他核实了没有呢”

      “马县长在省里面开会,贾省长亲自给马县长谈的,我们以马县长在紧急会议上传达的为准,有会议记录,还有录音,所以没有必要再去省里面。”

      “要去也可以,就怕省长感觉我们小小一个县,对他说的话都怀疑,一旦生了气,那以后我们县的工作怎么搞……”

      “事先商量好了,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录上,这算什么证据呀。”

      “是你没仔细听,哪有这样的安排,你说责任是你,我说责任是我,有这样伪造的录音吗?谁听到过?”

      有人道:“车正和贺国荣态度都非常好呀,愿意接受任何处分。其实我看呀,车正和贺国荣已经给我们这个会议作出结论来了。”

      有几个人应和:“不是么?他们不是都说了,甘愿承受任何处分么?既然这样,我们的讨论还有什么意义?”

      陈长勇见差不多了,合了笔记本,站起来说:“大家讨论也差不多了,可以进行归纳了,我先说两句,也算是表态吧,我的态度是这样的,假信事件不是一般的事件,是很严重的事件,必须严肃处理,不处理不足于平息我们的愤恨。必须鲜明地指出,在我们政府机关,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作出有损于我们政府形象的事,维护我们政府的权威和形象,是我们的天职,是基本原则,这一点要对他们反复教育,是他们深刻理解,从而认识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不错,他们是写检查了,表态了,但是要等到真正意义上的处理出台后,再看他们的表现,就知道是否表里如一了。想想看,这种行为不严加处置,不及时制止,可能还会有二次三次。所以必须坚定不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