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章 争当责任人 (第1/2页)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周,联合调查组的工作如期进行,他们十多个人,个个板着脸孔,眉心发青,神情严峻,不与县里任何人接触,不吃请,不赴宴,在贵山工作了整整八个工作日,调查结束了,自行在招待所结了账,离开之前用一个小时时间,与张敬民见了一面,什么也没有透露,就问县政府和主要负责人对这次矿难的态度。 “态度?”张敬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陷入了困惑和不安之中。调查组组长也觉得两个字表述不清楚,就作了一个解释:也就是认识啊,张敬民听出了意思,这么大的事故,县里面怎么办,大约是这个那意思,慌忙说:“我们对这次事故进行了深刻反思,写了两份材料。” “什么两份?” “是两份检查报告。” “政府的和个人的?” “是,相关部门的也正在作安排……” “相关部门的不用了,我们已经去过了,就把你们准备的这两份拿来吧。” “还是草稿……没有正式打印。” “草稿就草稿,给我们看看。” 组长把两份草稿都看了一遍,说:“这样,我们把原件带回去,留下复印件给你们。” 调查组的车上备有复印机,几分钟就复印好了,复印件给了张敬民,组长就起身告辞了,不让任何人下楼相送,他们全体人员聚齐,分乘两台面包车,走了。 第二天,马运昌就回到了县里。 吃了点东西,正准备洗个澡,乡企局长就打电话来了,说单位乱了套了,三五成群,议论纷纷,说他局长当不成了,等着挨处分吧。还出现了小字报,上面写这次跟县长出差,浪费公款,东游西逛,吃喝玩乐,竭尽讨好卖乖之能是,金钱收买靠山,以为高枕无忧,殊不知煤矿出事,天降大难,一锥子买卖,鸡飞蛋打…… 乡企局长诉说完毕,哭丧着声音问:“县长怎么办?” 马运昌说:“你慌啥嘛,你没见过小字报?议论你几句,就受不了?天塌下来不是有高个子撑着嘛。简直没出息。” 县长怎么办?这话重托托的,如同一块大石头坠在心里。自他当上县长以来,这是县里最大的一次恶性事件,虽然出事时自己不在县里,但作为县政府的首长,无论怎样,不可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马运昌先不洗澡了,疾步到办公室,马上就给蒋建琪打电话,一接通首先就问:“张敬民同志给行署领导汇报了吗?” 而在听说是从办公室和安委会两个渠道汇报的,他马上就说:“还应该给专员你汇报呀,只知道通过正规渠道汇报,这没有错,但是,从尽快获取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这一出发点来看,更应该主动首先给领导直接汇报,我认为这样不会被领导埋怨,相反,给领导提供最准确的决策信息,最快的到领导的指示,对于下级面对的复杂的问题的有效处理,会得到最大的最直接的帮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害呀。” 马运昌接着给蒋建琪说,县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故,很多同志都很紧张,大家都一个心情,没日没夜的工作,想通过忘我的工作进行弥补,知道是无济于事,但还是一定要这样,全县上下都动起来了。他因为出差在外,一直没有听到任何消息,也许是家里的同志紧张忙乱,一时忘记给他打电话,等到听到消息时,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了,到下后也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就投入工作,打着电话就是第一时间给地位行署请示。 蒋建琪说:“省地两级调查组已经回来了,善后处理完了,正在内部讨论,还没有正式拿出意见,处理是一定要有的。你不在家,是张敬民在家负责是吧,他是常务副县长,在家主持工作,对吧,你们也有过交接,这些调查组都清楚。回来一听到消息,马上就有行动,这是积极的表现。回来了,就履行职责,马上召集会议,认真研究,要举一反三,要认真总结事故的教训,等你们开过会,统一了思想,我会找机会来听一下的。” 这时候行动丝毫不能减慢,环环都要紧扣,拉不得半点闪失,与蒋建琪说过以后,赶紧有给省贾省长办公室打电话。秘书接了,听出来是马县长,很客气地说:“马县长有事呀?”马运昌就简单把事故情况说了。秘书道:“贾省长与省安委会主任,安监局长就住一个院子,这个事也听说了。” 马运昌进一步道:“麻烦请大秘书给贾省长说一声,县里工作出现了大失误,让他挂心了,主要是县长不在家,方方面面都交代给常务副县长了的的,现在刚回来,就马上理起工作来干了,请贾省长继续关注县里的事。现在县里各方面都刚刚起步,在省长的支持帮助下,工作有些起色。最怕这时候精神上,受到什么意外打击,对于大家伙的积极性恐怕会因此而遭到影响。” 秘书说:“晓得你的意思,你不在家?你去哪里啦?” “我出外面走了一趟,这不引资搞建设嘛,下飞机那阵,本来已经打算要过你们那边去一下,聚一聚,顺便带了点小礼品,要送过去,可是来接的人说县里出事故了,要马上回去处理,就不敢多停留直接就回家来了,怎么办?过后再来拜望了。” 秘书说:“马县长就不要这样客气了,我们什么关系呀,你时刻都记着我们,我们还能疏远你们?放心吧,你的事,我会斟酌的。有什么消息,也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他追加一句:“好老弟,你不是外人,要出大力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