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党_第十二章 一场胜利和随之而来的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一场胜利和随之而来的问题 (第2/2页)

话,却让他本已死灰一般的心,再次涌起了生活的热情。

    “弟兄们放心!我郭二十三,不会把弟兄们流血流汗,为我,为朝廷,为大唐拼命的恩德忘记的!凡是受伤致残的弟兄,我郭二十三拍胸脯保证,养活你一辈子!当然,不是把你们当成废人来养,虽然伤了胳膊伤了腿,但你们还是有用的人,咱们的队伍里,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伤残了的兄弟,我会送你们去醴泉,去蓝田,学手艺,长知识,让你们能自己养活自己!”

    于是,每天都梦见那个戴着红十字袖标的景教教士的杨木木,成了一个随军神父。在神策军第一师左厢团第四步兵营十七旅八十四神臂弩队,从此多了一个穿黑斗篷,走路一拐一拐的神父。

    郭德罡的部队,编制很是奇怪。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为一队,五队为一旅,五旅为一营,五营为一团。这样,一个营有一千二百五十战兵,一个团则是六千二百五十战兵。第一师有两个团,分别叫做左右厢,兵种则是以队来划分。战时,以一旅为单位行动,步兵配有陌刀手一队,长槊手一队,弓弩手一队,盾牌手一队,以及炮兵一队。现在,除了弓弩手之外,其他兵种人人都配有弹弓,根据郭德罡的下一步设想,这些兵都要配上小型化的折叠诸葛连弩,达成半自动化火力的效果。至于骑兵部队,现在已经人人都配有普通弓、弹弓和连弩,郭德罡又让军器工坊的工匠们试制了带有螺纹的长柄,可以把槊的长柄拧下,成为短兵器,又可以把横刀接在柄上,作为长兵器,若是着急了,还可以直接抄起这个长柄,用反面的三棱刺充作短矛标枪使用。

    徐州和蓝田的铁工厂早先试制出来的冷锻钢片明光铠,也被郭德罡拿过来用在了自己的骑兵身上。因为用了焦炭和煤气,以及高炉炼坩埚钢,所以做出来的甲片质量好了不少,在五十步距离上可以正面防护自己配备的诸葛连弩的射击。为了方便活动,这种甲只在胸口正面用了大甲片,手臂和小腿用的是整块的护臂护胫,其他部位则还是用的麟甲片裙和锁子甲套保。如此一来,整套甲也达到了近三十斤的重量,算是颇为沉重。好在郭家历年主持从回鹘以绢易马,早年郭老爷子甚至还给朝廷垫钱买马,在蓝田的庄子里早就蓄养了大批中亚健马,郭德罡在梁山泊也搞了一个马场,用来养马,这些马匹,承受骑士的重量倒是毫无问题。只是养马太贵,养一匹战马相当于养四个普通藩镇步兵的花销,再加上场地限制,因而也没法养的太多。

    “看来,还是要夺回河湟之地,才有牧场……”郭德罡已经在想着对付吐蕃了。

    “不错,陇右河西,才是强我大唐骑军之地。”李晟也是如此看法。“只可惜藩镇不平,无力西顾啊。”

    “又是一个死循环,国力就这么大,藩镇内耗就耗光了,对外就变成了空谈,外患不除,又得在三北大养边兵,边兵又来内耗……”

    “所以皇上与吐蕃谈和,对内一力削藩,只可惜不得其法,反倒酿成现今如此大患。我只是担心……”

    “伯父担心什么?”

    “经此一乱,朝廷无力,只能姑息河北诸藩,终是隐患不除……”

    李晟想得没错,德宗皇上确实是从****冒险主义转向了****机会主义,奉天围城一解,马上便在卢杞等人的怂恿下,派人去河北和王武俊田悦讲和了。要不是朱滔被朱泚立成了皇太弟,德宗还有心想一并将他也招安了。李怀光此时也到了杨家庄驻扎下来,天天过来找李晟喝酒,听说皇帝在奉天派人出去招安河北叛将,气不打一处来,每次必喝多,喝多了就要大骂卢杞赵赞王翃等人误国。

    “卢杞这个丑奴,出的都是些馊主意,还担保朱泚不反,不反不反,我看他会不会肾亏而死!赵赞这个****,就知道收税收税,以后会不会再收拉屎税撒尿税?那王翃更是个矬货,换了我,千里出征报国,见到那些残羹剩饭,也要做反!妈的皇上遭此大难,都是因为这三个小人!待的我进朝面圣,便要奏请圣上将这三人剐了!”

    【注1】唐一斤约相当于现在680克,一贯钱重六斤四两,大约4.25公斤.这样重的东西,随身带着,实在是很麻烦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