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_第一百零三章 教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教堂 (第2/2页)

中,他也了解了很多这个国家的事情。同时也大致清楚了对方的一些习惯,避免了因为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不必要的误会。这些都对使团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人里面,很多都称得上是中国通,有许多人在明朝崇祯皇帝的时候,就已经住在北京城内了。

    ..................

    康熙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也算是一位身体康健的皇帝。从十四岁亲政开始,在皇帝大位上便是勤勤恳恳地做了六十一年。也是因为他童年患天花的经历,能够熬过天花的折磨,身体不好的恐怕也早就淘汰了。正因为这位皇帝身体健康,所以孕育子嗣繁多,儿女多达数十人之多,他本人也没有因为繁忙的国务而过早衰亡,依旧坚挺地活到近七十岁。

    因为平定三藩,国家的形势明显好转,台湾郑经一死也不足为虑,现在罗刹国又遣使结交,那么准格尔恐怕也就蹦达不了几天了。国事顺利,批阅奏章的速度也是陡然加快,不知不觉也是批阅完了。

    旁边的太监李德全也是眼疾手快,看得出康熙皇帝今天心情不错,就小心地问是不是翻牌子。

    所谓的翻牌子,相信看过清宫剧的同学大体了解一点儿。这是皇帝决定今晚临幸那位妃子的方式,大体原因就是为了不让皇帝专宠一人.而是要雨露均沾。

    康熙皇帝还是照例翻了德妃的牌子,德妃今年方才二十出头,很得康熙皇帝的喜爱。

    坐着御辇平稳的到了德妃的寝宫。

    德妃就是雍正皇帝的圣母,去年她的等级还是“嫔”,今年依然恩宠有加.册封为“妃”了。

    听到前面值班太监的“皇帝驾到”的声音,德妃赶紧从塌上起身,恭恭敬敬地请安。

    一番宫廷礼仪之后,康熙皇帝做到塌上,德妃就坐在对面。今天,康熙皇帝批奏章的速度似乎格外快,但是德妃却不敢问原因,女人是不能干政的。因为时间还早,德妃就陪皇帝聊天,大体上就是后宫里女人们的事情,就是说来给皇帝解闷而已。

    听到德妃讲的那些笑话,康熙反倒并没有觉得那么好笑,笑道:“你那些都是年前的老皇历了。我听得都起茧子了。我倒是有一番趣事,讲与你听听。”

    “请皇上赐教。”

    “罗刹使团进京的事情,你知道吧?”康熙问道。

    德妃用绣帕捂住嘴角,轻声说道:“怎么没有,听说是好大一群人,长得俱都跟南怀仁大人相似。京城里的百姓都去看了。”

    “今天,理藩院和礼部衙门,各上了一道折子。里面净是些闹出的笑话。”

    俄国使团毕竟不是一般的番邦进贡使团,因此理藩院和礼部衙门每天都要报告这支使团的行动.生活等等给康熙皇帝,这大概也是规矩。

    “我摘一下有趣的片段给你听听。今天他们去了街上,嘿,看到一群人在玩杂耍。飞天遁地的,吓坏了,好在有惊无险,非要请人去给他们的皇帝表演,把杂耍的人吓得跑掉了,连地上扔的银子也不要了。”

    两人顿时笑的前仰后合,旁边的太监宫女也是憋得难受。

    “又说,看到捏泥人的,把人的眼睛鼻子捏得像个真人似的。要给他们每人捏一个,捏完以后揣在怀里,说是艺术品,要拿回罗刹。你说,这几个月以后,回到罗刹,这泥人又该成什么样子了。”

    “又说,到了吃午饭的光景。礼部员外郎好心请他们去吃北京烤鸭,却不领情,说是罗刹人学西洋人,要吃牛rou。他们都是些有身份的人,那个使团团长还是个贵族,不吃鸭子,鸭子是在罗刹国老百姓吃的。礼部员外郎没办法,就带他们去吃酱牛rou。好家伙,十几个壮汉就吃酱牛rou一道菜,把几家酒楼的酱牛rou都吃光了。竟然也不嫌腻的慌。”

    就这样,康熙皇帝和德妃讲了很多的俄国使团趣事。直到夜深入睡。

    俄国使团因此在京城闹出了很大的笑话,一时广为流传。有好事者,一时间还编成故事,分集讲述,北京天桥的说书人也因此颇为小赚了一笔。

    如果远在莫斯科堡的彼得知道他的使团给他在国外惹出如此大的笑话,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呢?

    虽然理藩院和礼部的奏折里,俄国使团的行为是那么的有趣可笑。可是,很快康熙皇帝就笑不出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