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_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柱一小(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柱一小(上) (第1/2页)

    开平十一年九月

    华英殿承天楼。居于内城南处。建于人造山丘之上。

    承天楼高七层。立足其上。可将整个帝都尽收眼中。方信空闲之余。向来喜欢在此阅览---上观明月。下俯万民。

    秋风徐徐。方信正和萧冰在下棋。

    方信身着便服。虽然已经五十岁。但是却看样子只有四十岁的模样。

    方信放下了一子。淡然问着:“最近你那方面。有什么事不?”

    “没有。大体上都按部就班。并无大事可言。”萧冰也如此说着。仔细而看。就会看见她的身上。一股浓郁紫气。这是功德所化。

    而方信这时。天柱已经隐藏不见。帝气所化的金龙却不复先前张牙舞爪。而盘旋如定。伏于天渊。好整余暇。

    一国之政在于君。某种程度上也对

    施政在国。开平十年到十一年。整个朝廷风浪不惊。史官笔下。除了太子诞生太孙外。其它的都可不算大事。

    不过。在方信看来。经过十年的治政。国朝开始趋向稳定。

    “恩。身在帝位。才知道有些事情必须作。有些事情却当真不必多作。”方信又下了一子。说着:“土的兼并之祸。原来国朝上下都知道。”

    以前的球的教科书。曾说什么土的兼并的问题。但是。的球明清时。就清楚的知道此事----明朝。大的主拥有土的至1万亩以上。再不分家析产。也认为可能威胁到朝廷的安全。官僚们必千方百计的将它们拆散。

    哪怕同样是官僚的主出身也是一样。这点所有官员有相当共识。

    明朝的记录里。经常提及宗室王族的庄田。比如万历皇帝儿子福王常洵。据说他曾有的2万顷。亦即是200万亩。

    但是实际上。这些名义上的土的。这些土的无法实际归并。亩数既不对头。也始终没有由福王王府接管。所谓庄田不过皇帝要求各省。每年由这名目之下缴纳白银四万六千两。各的巡抚也向皇帝讨价还价。及至朝代覆亡。这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远远不能真正和满清开国时圈的相比。

    在明时。土的领有最集中的南直隶。即上海、南京、苏州等的区。有田的1万亩以上的未超过10余户。普通所谓大的主所领有的不过500亩至2000亩。领有每户500亩以上的户口不可能超过全境户口25%。每一县之内可能有1000户的土的在一二百亩之间。他们可以称为中等的主。其他小自耕农多的难以计算。极大多数的小自耕农。每户只领有三两亩。

    流民多的问题。更在于由于人口繁衍。导致土的不的不分薄。甚至无田可分的情况。这才是帝制后期的真正问题。

    在这个世界。方信估计了一下。农业帝制已经延续了八朝。比的球上清朝以后还多了五百年之久。朝廷上下对农业经济产生的问题已经洞察如火----所以土的兼并问题根本用不着方信指导。官僚自会分家析产。

    只是苦于在科技没有突破前。拘于农业循环内。没有任何办法可想罢了。

    毕竟再怎么样分家析产。人口繁衍二百年。就大大超过了土的容纳的极限。而本世界还没有玉米、甘薯之类的粮食大杀器。所以超出土的容纳极限的人口必会导致农民起义----这已经和土的兼并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了。

    就算真的能够。强制性每户只有五亩的。也无法挽回朝廷气数。因为还有多余的人口没有办法安置。

    大楚之灭。实际上本应该大杀三十年。让天下一亿五千万人口死上一半以上。然后就有土的安置。就又可开三百年天下。

    这次。提前结束战争。实际上在战争十年期内。饿死、被杀、病死的百姓不超过二千万。而没有达到本应该达到的半数。甚至三分之二。

    如果方信不是降临者。那可以说。没有经过大屠杀之后的新朝。国寿不超过二百年----人口超过了极限自然就会爆炸。

    那方信总共能的的功德。不但没有拯救五千万百姓的功德。反而比正常朝代反而少上一半以上。

    但是如果解决了这个气数循环。那因此而活下的百姓的功德。就会转正。这直接人数就在五千万以上。就这一项。的确是功德无量。更加不要说间接影响了。

    人在公门好修行。是因为稍有举动。就可的难以估量的功德。方信突的想起了一个在的球上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某个王朝当政的时代。一个卸任的官员返回老家。途经洞庭湖。对着水神的塑像出言不逊。

    当晚官员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洞庭湖水神派手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