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一百八十三章 合攻燕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合攻燕王 (第1/2页)

    原来李靖在下邽得知李艺改道澄城的消息以后,一边派人向李世民汇报,一边带着八百玄甲骑兵为先锋改道追赶,三万江淮军随后跟进。

    “玄甲铁骑一到,燕贼望风而逃杀啊”杜伏德见来了救兵大吼起来,跃马从中军直冲阵前。

    “燕贼已败燕贼已败”八百名玄甲铁骑同声高呼着,奋力向李艺的兵马追去。

    李艺军的阵形刚刚扭转过来,玄甲军已大呼着杀至。

    杜伏德的万余步卒也开始重新结阵,准备反攻。

    李艺的兵马经过一场忙乱,锐气已是消磨殆尽,而玄甲军恰恰相反,锐气正处在极盛之时。

    双方兵马一交手,李艺军阵的左侧便被就玄甲军撕开了一道口子,左侧军阵一乱,便有人开始败逃起来。

    “娘的,不准乱跑,不准乱跑!”李艺大吼道。

    不想众军卒听了这位燕王的吼声,反而更乱了起来。

    有人想停下,有人却想趁机跑到前面去,结果想停下的人停不住,想跑到前面去的人倒有几个人真跑到前面去了。

    “杀啊,杀了燕贼!”杜伏德挺枪跃马率着百余轻骑,一边向李艺军冲来,一边大呼道。

    “老子先杀了你”李艺困在乱骑之中,无法冲至阵前挥槊斩将,正窝了一肚子火,听到杜伏德的大叫,立刻取弓搭箭,嗖地射出。

    “啊——”远离李艺百余步远的杜伏德惨呼声中,应弦而倒。

    李艺的兵将或举长槊,或舞长刀,护着李艺奋力向大营方向冲去,一刻也不敢停留。

    很快,李艺乱军就败到了张难堡南的那块高地下。罗寿正率部众正在苦战,忽然见李艺大败而回,军心顿时崩溃,立刻如鸟兽四散,向大营逃回去。

    李道宗和李靖兵一处,继续麾军猛追,毫不停歇。李艺兵马刚刚逃进大营,他们就紧跟着杀至。

    李艺和他的部下无法立足,被迫弃了大营,向西北方向的山谷逃去。李艺由陈奉、杜仲达等将护拥,在前奔逃。罗寿则留在后面,带着步卒用短臂弩阻挡李道宗等人的追击。

    此时天色已经昏黑,原野上处处都是双方阵亡者的尸首,凝重的暮霭里浮满nongnong的血腥气味。

    还有无数伤者躺在血泊里哀号不止,惨不忍睹。诸将见已获大胜,军卒也渐疲惫,纷纷请求停止追击,安下营寨,明日再去攻击敌军。

    李道宗与李靖略做商议以后决定停止追击,一来是李道宗麾下的士卒一夜未眠,早已疲惫不堪,实在无力再战了。二来是李艺军也的确剽悍异常,再加上短臂弩强大的杀伤力,委实是不好对付。

    李艺狂奔一路四十余里,终于在那个不知道名的小山谷前停了下来。

    长安东宫,显德殿。

    李世民又在与部下们讨论该如何教化百姓。

    赵弘智看着李世民的目光道:“久安之民居于盛世,衣食无缺生计有着,其心必高,心高则骄佚,骄佚则难教化,盖因其所求不止田土粮棉耳;而今大乱之后,经乱之民久苦战乱,盼大治之心如枯苗之盼甘霖,其教化之易,当不下于三代。就好比饿极了的人给一碗粟米便如食山珍,渴极了的人给一碗井水便如饮甘醇。此时教化万民,但以衣食二字便可,何言不易?”

    话音甫落,尚书右仆射封伦出班奏道:“殿下,臣以为此论不妥!”

    李世民摆了摆手:“今日议疏,有什么见识但讲无妨。”

    封德彝沉声道:“崔善和赵弘智言必称三代,却不知三代以来,人渐浇讹,风气日下,是故秦重刑罚,汉杂霸道,非不欲教化,盖欲教化而不能也!古来为君者,岂有不欲以仁义治天下者?然则天下皆顺民,则仁义行焉,天下多刁民,况且李承明现在还在据守潼关,招收亡命。臣以为必先须行酷法,方能震慑宵小,稳定社稷。赵弘智书生论政,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

    李世民笑了笑:“弘智,封相指你乱言误国,你有何辩?”

    赵弘智不慌不忙地道:“封相所谓时务,无非治庶罢了。或言乱世而生刁民,或言治乱世应用重典,法家所言,不过尔尔。若以为五帝三王之时,诸民易化,后世之民便渐不易化,臣恐其谬在人心,害贻家国。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成汤放夏桀,周武伐商纣,皆能身治太平,岂非承乱而治之例?若以为古人纯朴,而其后必日渐浇讹,则代代传承,社稷更替,至于今日,天下人均已化为鬼魅矣!人主尚有可治者乎?”

    李世民哈哈大笑:“赵弘智此乃诡辩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