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突出重围 (第1/2页)
右翼的六千天节军,以残余的两千多名重装铁骑为前锋,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李道宗的前军。 后军是杜伏威的旧部,此时统率大军的大将尉迟敬德,将三万人的庞大军阵以雁形阵列在旷野上的一个土坡上。全军分为左中右三军,左中右军分南北陈列于坡下,各一万人,中军一万人高据坡上,立东朝西俯瞰四周;如此布阵虽然无丝毫标新立异之处,却将地势之利发挥到了极处,三万的大阵南北横亘将近二十里,几乎将天节军的去路全部阻挡。 “这是什么地方?”李艺停下来,眯缝着眼睛迎着阳光打量着上千步开外黑压压的军阵问道。 尉迟恭的阵布得颇有学问,李艺的骑兵若是正面冲击,不但是仰攻,而且是对着阳光冲锋,视线将受极大影响;若向两翼运动迂回,自己手上的六千骑兵又稍显不足,况且敌人背坡结阵,基本已经杜绝了后方被敌军迂回偷袭的可能;远远依靠弓箭来削弱敌军的兵力倒是一个好办法,不过他们现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敌军消耗,因为他们必须迅速击溃当面之敌,然后再迂回到李道宗他们后面去接应左侧的步卒。 “野牛坡,过了这里就安全突出去了。”陈奉答道。 说话间,身后尘头大起,是罗寿率领的轻骑也赶来了。 “大哥,怎么还不冲锋?”罗寿问。 李艺深吸了一口气,催马在军前跑了一圈,扫视了一眼奔波了一夜也略有些疲惫的骑士们,冷然高喝道道:“全军——矢锋阵,重骑当先” 随着他的口令,全军六千余轻重骑兵一阵悸动,没有人说话,甚至没有马嘶鸣,只听见数万只马蹄子在地面上敲打的声音,转眼之间,原本一字长蛇横在坡前的大军已经变换成了以残余的两千多重装铁骑为首的矢锋阵。 矢锋阵是锥字形的骑兵冲击阵型,是骑兵突破敌人步卒阵地的最佳选择。 “全军——冲击!”李艺大声吼道。 两千多重装铁骑开始策马扬鞭,向敌军左侧开始冲击。 看到李艺的骑卒开始冲锋,骑着马,站在坡上的尉迟敬德抬手扬起了自己的马槊 窸窸窣窣的衣袂声响起,军前五排原本蹲立在地上的士兵夹着长矛站了起来。 看来尉迟敬德想要让部下正面迎击重骑兵的冲击了——蠢货!李艺心中暗自骂了一句。 李艺的骑兵开始加速,重骑兵连人带马全身具甲,寻常兵刃很难伤及,只是若没有一定的初速,想要撕裂敌军的步兵阵线仍然有很大困难。骑兵若没有了速度优势,就像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刀,和烧火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李艺没有选择仰攻位于坡上的尉迟恭的中军,而是准备从坡下的左侧撕开一个口子,冲出去。只要突破了野牛坡,尉迟恭的步卒是赶不上他们的骑兵的。 骑兵的加速也很讲究,并非是一窝蜂地全体催马狂奔。冲在第一排的骑兵们率先趋马提速,后排的骑兵却暂时不动;待与第一排骑兵拉开了约三马身长的距离,第二排骑兵才开始加速,如此层层递进,直至全军加速完成。因此实际上骑兵加速时最终的冲击速度完全由第一排骑兵决定,而冲在第一排的最高军阶者便是掌控全军冲击速度的人,第一排的冲阵速度以他为准,而全军的冲阵速度以第一排为主。 一般骑兵冲阵阵形会分出层次,每个层次的骑兵都会在自己胳膊上绑上代表自己所属层次的颜色的小布带子,在冲阵中一旦发现左右的战友胳膊上的布带子颜色与自己不一样,就能知道自己跑错了队了;还有的骑兵每层设置一名喊令官,全军听其口令冲阵,就更加不容易出错。 但是在李艺的重装铁骑中,既没有布带子也没有喊令官,李艺一声冲阵的令下,一万多匹马便开始缓缓加速——不用口令,也不用看别人,这些沙场上磨砺出来的骑兵对于战斗节奏的把握十分准确,他们根本不用接受别人的指挥,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指挥自己。耳朵倾听着周围的马蹄声节奏,眼睛紧盯着不住缩短的敌我间距,手中的缰绳或松或紧地控制着坐骑的奔驰速度。转眼之间,矢锋形的骑兵阵内就形成了几道极规律的横纹波浪,如同势不可挡的潮水般向坡下的尉迟敬德的左军冲击而去—— 猛地,第一线十余名骑兵的马齐声嘶鸣,前蹄扬起发现敌军陷坑 陷坑挖得相当讲究,布毡上面撒上土,甚至还覆盖着浅浅的草皮,与周围的环境几乎融为一体毫无差别,对于一般的骑兵而言,这种陷坑威胁极大,实在是太难分辨了。 这些陷坑昨天晚上连夜挖的,其实李靖早已想到天节军会让骑兵选择这片开阔突围了。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