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皇帝出战 (第2/2页)
他起草了一些文告,传布后梁属地,许多州县见到文书就投降了。” 李世民点头道:“难怪,如此看来你岑文本这枝笔可抵十万雄兵呀。” 岑文本垂首道:“都是大唐军威鼎盛,臣何功之有?” 岑文本举止斯文,一表人才,李世民已经对其产生了几分好感,他对岑道:“你记完这段国史就不要在史馆修史了,朕升你为秘书郎,就在中书内省和弘文殿间行走。” 岑文本连忙跪倒:“臣谢主隆恩。” 入夜以后李世民带着封德彝、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登上长安城头检查防务,一名小校挑灯在前引路。 李世民边走边生气地对身边的臣子们道:“渭河以北各州县那么多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让突厥人轻轻松松地就打到了长安。” 房玄龄说道:“敌人走的是偷袭的路子,避开了所有城池,再说眼下朝廷甫经大乱,不少地方官吏根本就是建成余党,心里直盼着胡寇杀进长安替他们的主子报仇!不加阻拦也不奇怪。” “哎,那是怎么回事儿?”李世民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垛口下有一名士兵抱着一杆长矛在打盹。 引路的小校赶紧过去喝斥:“你好大胆子,竟然在这城头之上睡觉!” 李世民颇为生气对诸臣道:“你们都看看,大敌当前,这样的兵不好好管教,还打什么仗?” 封德彝喝令:“速速拿下,听候皇上发落!” 违犯纪律的士卒被押到皇上跟前,吓得浑身发抖,口中连声喊道:“皇上饶命,小的家中还有八旬老母需要奉养。”
李世民怒言:“哼,真是油嘴滑舌,你老母八十岁,你得多大年纪——” 话未说完,李世民目光落在了那兵卒脸上,那是一张十分苍老的脸,正因为惊恐而颤抖着,李世民这才发现自己训错了人,他的脸色和缓下来:“你,你多大了?”老兵战战兢兢地说:“小的今年六十二岁。” 李世民赶紧扶起老人,一脸怒意地对周围人说道:“谁让他来守城的?”没人敢吱声。李世民指着几位大臣怒气冲天地道:“你们速去给我查清楚,这事儿是谁办的!” 房玄龄道:“圣上息怒,除了逃走的,长安城里能上城墙的男人都来了,没有人逼他们。”李世民望着老人,露出一脸感动来。 这时有人高喊起来:“胡骑来了!”又有人在喊:“快放箭!” 李世民赶忙转身向垛口走去,封德彝欲阻拦,被李世民一把甩开,房玄龄一挥手,一群侍卫和禁卫军官兵拥了上来。房玄龄下令:“灭灯,小心暴露目标。” 从对面黑暗处远远传来一阵敌人的呐喊声,气焰甚为嚣张。长孙无忌低声说:“陛下,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 李世民闭上双目,张开耳朵仔细谛听,房玄龄示意左右噤声。李世民边听边说:“听这马蹄声,也就三百来骑,一定是敌人的斥侯。” 这时对面开始朝城上放箭,矢镞纷纷落向城头。房玄龄小声说:“陛下,这里太危险,您下去吧。”正说着刷地一枝箭飞来,射向李世民,一名校尉一闪身挡在他的前面,箭扎入将军的右肩窝,为了不暴露李世民的位置,那名校尉捂住伤口,一声不吭。长孙无忌、房玄龄心头均是一惊,争着挡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大喝一声:“你们闪开!”说着,他一回头猛地伸手从那名受伤的校尉弓壶箭囊中摘过弓箭来,一拉弓弦,“嗖”地发出一箭。只听对面一声惨叫,有人一头栽下马来。 众人一齐小声叫好,李世民脸上露出几分得色。回头把弓递还给那位校尉:“你叫什么名字。”校尉答道:“末将纥干承基。”李世民伸手在马宣良左肩窝上一拍:“好样的!从明天起,进宫跟着朕吧!” 下得城楼,众人簇拥着李世民欲回宫中,此时一伙兵卒从城头抬下几个伤号来。一个后生扑在一副担架上放声大哭:“爷爷!” 李世民走到跟前打灯一看,正是刚才见过的老兵,他的胸口中了一枝狼牙箭,已奄奄一息。李世民急忙呼唤:“老人家,老人家!” 老人吃力地张开眼睛:“万……万岁爷,小的不能……不能守城了!”说完一歪头,已然断气。后生号啕大哭:“爷爷!” 这一幕让李世民心头升起一股无名怒火,他“腾”地站起来夺过卫士的一柄长槊,飞身上马,大喊一声:“李君羡,速点五百骑兵随朕杀出北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