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二百六十六章 书生鱼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六章 书生鱼翊 (第1/2页)

    李承明问道:“方景行能独掌一镇之大权,不知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这要从方景行的父辈说起。方父在兰城土生土长,于镇中开了一个茶庄,几十年茹苦含辛,筚路蓝缕,好不容易挣得一份家业。方父为人耿介,一向急公好义,惜老怜贫,做下不少积善功德,张父作古归西之后,方景行从亡父手中继承了万贯家产,却将其父之高风亮节抛于九霄云外。”

    “四年前当初的秦王,现在的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刘黑闼,方景行看准刘黑闼必败无疑,于是招兵买马,以重金网罗了一伙泼皮、闲汉,起兵响应立下了大功。并趁此机会和皇帝陛下麾下的骁将张公谨结为了兄弟,还休了正室,改娶张公谨的jiejie为妻。本来听说秦王当初是给过他官职的,然而他恃才傲物,目无余子,宁为鸡首,无为牛后,不愿为官,受人约制。更乐得在此称王称霸,无法无天。”书生说道。

    “没想到方景行是张公谨的姐夫,真是冤家路窄。到底是马上逃走呢,还是继续想办法除掉方景行,引百姓暴动,将官兵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兰城镇来呢?”李承明心想。

    接着他叹了一声道:“兰城出了此患,难怪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了。”一面喝干茶盅起身要和薛仁贵离开。

    书生忙移近身子,请李承明再稍坐片时。

    李承明迟疑一阵,见书生一副苦相,便又坐了下来。书生忙将三只茶盅重新倒满。李承明静候他开言,然书生一时却局促不安,欲言又止。

    李承明道:“你有何心事,只管讲来,休要闷在心中,看我能不能帮你?”

    “实不相瞒,有件事一直压在我心上,不过与方景行恶霸倒是毫无干系。”书生说到此处又停了下来。

    薛仁贵好不耐烦,心中只怪这书生实在太罗嗦。

    书生鼓了鼓勇气,说道:“两位公子从长安来,可知道六月四日之事?”

    李承明脸色大变,接着笑了笑道:“我们兄弟俩离开长安已经半年了,六月四日之事也是听别人说的,跟你听说的应该差不了多少。”

    书生闻言,皱了皱眉头道:“天下百姓皆知前太子仁厚,如果太子登基的话实在是国家幸甚黎民幸甚不想无辜屈死,实在令人扼腕。”

    “如果我猜的不差的话,公子一定是楚王殿下!”接着他又对李承明小声说道。

    李承明看了看薛仁贵道:“你凭什么说我是楚王?”

    “年纪和举止,已经最近的传闻。”书生说道。

    李承明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大王勿惊,在下姓鱼名翊,祖籍长安,前隋车骑将军,上柱国、高唐县公,鱼俱罗之孙。我还知道大王你是昨天晚间入兰城镇的还带来几个方景行的仇家来,本来方景行今天应该会款待大王的,不过今天一早有张公谨的信使赶来,所以他才没有去见大王你。如果我估料不差的话,他现在应该已经知道大王你的身份了。”书生又说道。

    鱼俱罗这个名字李承明曾听薛万彻说起过,他记得鱼俱罗是前隋一代猛将,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前隋文帝时,突厥侵犯中原,一时间北部边庭狼烟四起,兵戈扰攘。隋文帝封鱼俱罗为镇北大将军,御赐虎头金印,命其统领三万锐卒出战,将突厥杀的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不过后来受了其弟鱼赞的连累,好像已经被满门抄斩乱,怎么会有后人流落至此呢?

    “家祖因为相表异人,目有重瞳,为炀帝之所忌。故借口加害我们全家,时家母刚刚有孕,得祖父部下之助,逃至兰城镇隐姓埋名。直到武德年间,我才从家母的嘴里知道我的真正身份。”书生见李承明怀疑,又说道。

    “你怎么知道张公谨有信使来了?”李承明心里发慌,连忙问道。

    “今天早上我路过方宅的时候看见,有两个陌生人被方家的下人迎了进去,我清清楚楚地听到方家的门房对另一个下人说,来的人是舅爷府上的。”书生说。

    李承明急忙起身,和薛仁贵快步向客栈走去。书生左右望了望,也跟了去。

    李承明停下来,等书生赶上来以后道:“你跟着我干什么?快去报官啊!我可是能给你带来一世富贵的人,你祖父半生征战沙场,只怕也不及你现在的一句话。”

    书生摇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