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书生鱼翊 (第2/2页)
我也向老人们打听过家祖的事,其时北疆边关告急,家祖请缨御前,出师扫北,经浴血征战,大败番胡。凯旋之日,沿途百姓箪食壶浆,满朝文武百官迎至十里长亭。大丈夫,博功名,取富贵,当向家祖一样,靠自己的真本事,岂能靠行此龌龊之事来换。” 李承明笑了笑道:“你都能猜出我的身份,想必方景行也能猜到,你就算是去告密,恐怕也来不及了。” “既然你想跟着我,那就跟这来吧!”接着他又说。 三人一路无话,默默走回到客栈。 李承明推开杨不悔的房门,杨不悔正在屋面和兰家老二老三闲聊,一见李承明进来,杨不悔连忙道:“大公子,您这是去那了?可急死我们了,这位是” 李承明将鱼翊的来历简单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老大和老四呢?” “出去找您去了,要不是因为他们四个长得一模一样,太引人注目的话,老二老三也出去找您了。”杨不悔答。 李承明点点头,将鱼翊告诉他的复述了一遍道:“你们怎么看?我们是马上逃走,还是放手里一博?” 杨不悔一副大脸拉得比驴脸都长,开言道:“大王,看来情势甚是不妙。方景行这厮很有些手腕,在此权势极盛。他到处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然对从过路的有些体面的官宦之家却秋毫无犯。这样,他在兰城镇横行霸道,也就无人向朝廷告发了。我听说方景行手下尚有不少官军逃卒,他们的战力远比那些地痞无赖高很多,想要图他恐怕不是容易办到的。”
“方景行狡猾如狐,深知弓拉得太紧就会断弦这个道理,故对本地富商巨贾、名号大店并非敲骨吸髓,竭泽而渔,而是让各商号店家于重金纳课之后仍多少有利可图。此外,他亦能马马虎虎维持地方靖安,若是穿墙之盗或斗殴之徒被他的人拿住,当场就会被打得半死。他手下的爪牙进出各家茶舍酒肆,大吃大喝,从来一个铜钱不给,这是事实,然另一方面,方景行挥金如土,他与他的爪牙又无一不是城中许多大店名号的主顾。倒是那些小店陋铺、工匠艺人受他欺压最甚。现在一镇百姓只得逆来顺受,听天由命里。”李承明道。 “我就不相信,方景行的爪牙都效忠于他。”薛仁贵说。 鱼翊反问道:“他们为何对他不忠心耿耿那伙泼皮约有一百之众,整日在酒馆赌场寻欢作乐。他们不是昔时的地痞、流氓、乞丐、偷儿,便是官军里的逃卒,没有方宅这个藏垢纳污的地方,岂有他们的今天说到方宅,它看上去像一座堡垒,离西城门不远,外墙甚高,墙顶一排尖铁,四门丁枪在握,剑出鞘,日夜紧守大门。” 李承明一时间沉默不语,过了片刻,又问鱼翊道:“这镇上可有什么人是不惧怕方景行的?” 鱼翊想了想道:“倒是有一个,不过此人生性孤僻,不喜友交,虽然家资巨万,但年过四十却不曾娶妻。此人甚是古怪。他于东门外山脚下有一大片田庄,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均在那里一座私人别院中度过。别院后有座迷宫,占地二百余亩。据云这别院与迷宫均为原北周时一退职宿将所建。后来被此人的父亲买下,又从江南道鸠工百名,重修迷宫,完工后又将工匠遣回原籍。人道这迷宫宫道两侧巨石林立,草木葳蕤,犹如两堵高墙。有人说宫中蛇蜥无数,也有人说宫道上处处陷坑。众说纷纭,不一而足。迷宫造得如此险象环生,奥深莫测,人们都猜想就是他本人也不敢轻易入内。然出人意料,他却几乎每日必进宫一次,一去就是一两个时辰。” 鱼翊一口气讲完,李承明听着,频频点头,听完问道:“奇闻奇闻此人是谁?” “大王可知道隋文帝时的京兆尹倪泰,倪寿乾其人?”鱼翊道。 李承明摇了摇头。 “其时倪寿乾威震朝野,名闻海内。他为官一生,以其经天纬地之才,为国宣劳,造福黎庶,因而口碑载道,誉满华夏。圣上见其政绩显赫,腹有鸿猷,龙心大悦,遂降恩钦赐其政事堂宰相之职,参议朝政。谁知道好景不长,隋文帝驾崩以后,倪寿乾突然托病辞官,新皇帝亦曾以金玉良言苦苦劝留,只是挽留不住。倪寿乾此一不寻常之举曾一时轰动全国,引为奇闻。”鱼翊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