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迷宫秘道 (第2/2页)
为平常事,实在不相称,请陛下明察。” 席中的赵弘智嘴角边浮起微笑,他知道李世民这样做,是想鼓励臣下纷竞直谏。 果然,李世民挥手让萧瑀退回,语重心长道:“朕所以对孙伏伽厚加赏赐,无非为了两点。一者,元律师之死罪已由朕勾决,孙伏伽坚持律制,不畏强颜,敢于直谏,功莫大焉。戴卿,朕今日赏了孙伏伽,就是想让你们知道,国之大莫过于法。就是朕的话,也不可与法相触。二者,朕想让孙伏伽开一个好头,望众卿慕之效之,多谏政之失,朕之失,开极言规谏之风气。” 群臣纷纷点头,但像尉迟敬德等武将还是觉得这样太便宜:不用一枪一刀,仅写了几行字就得了一处大园子,天下真有这样的美事吗? 李世民挥手让戴胄退回班中,接着说道:“既然引出了这个话题,朕就多说几句。前些日子,赵弘智曾经劝过朕,让朕克制己欲,接受群臣之规谏。朕想想实在有理,为君者一言兴邦或丧邦,威权太重。朕与众卿一样亦为人,非神也。若无国法规之,若无臣子谏之,则所失甚多。隋炀帝去今不远,朕观其诗文,非不明事理之人,然他以为贵为天子,君临天下,人莫能撼。先失国法,再拒人谏,成为后世不齿之暴君。朕今日所以重赏孙伏伽,盖为此也。” “再还接着刚才的话题,任用廉吏,当访良吏,这是朕要说的第三件事。当年大唐初创,设州太多,如今官吏比起前隋来,一点都不少,甚至超之,其中良莠不齐,须加抑简。这件事由玄龄酌之,不管是京官和外官,都要设法裁撤,将那些能干的吏员放在关键位置上。另外,可诏天下诸州推荐良才。这些年战乱频繁,一些良才不免散落乡间,要将他们简拔上来。封公,你知事吏部,可与无忌一起从速办这件事。”
“其四,朕致力于使民衣食有余,则诸州刺史最为关键。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各地能否治乱,惟系那些都督、刺史之身。无忌,你要多派人微服出行,实他们到底做得如何。玄龄,你与无忌一起办好这件事。要将那些平庸者,特别要将一些举地降唐因荫其地者考核清楚,大唐的官位不是用来赏赐的,是要造福庶民的。待你们考功事毕,过年之前将留任者召来京城,朕要见他们。” 封德彝、房玄龄、长孙无忌起身接旨。 李世民谈兴甚浓,自御座上立起,又向前跨了几步,目视群臣道:“朕刚才说的四件事,与天下之纷纭事务相较,实在是挂一漏千。朕知道,要使国家大治,靠朕一人是不行的,须靠众卿家以及刺史、县令来共同努力,只有群策群力,方能实现。那日赵弘智曾经说过,要想实现天下大治,须有清明政治以为基石,朕深为赞同。” “朕刚才已经说过,朕定当克制己欲,劬劳理政,惟以国家法度为绳。至于众卿家,今后不可再说什么揣测圣意之类的话,朕之心意放于明处,再无幽暗之心机。朕力求做到不以个人好恶判事,不偏不倚求得公正。朕今天说了,众卿今后各司本职勤勉为之,不思偏邪,即为好官。” “若再进一步,大家在理好本职的同时,再为国进一言,献一计,如孙伏伽这样,则为良吏,朕定依功赏赐。朕不学秦始皇、隋炀帝,对于臣子的进言,只要是心为国是,哪怕是偏激乃至过头的话,朕不会怪罪。还有,朕不管你们以前有过何种过失,曾有过何种卑下的伎俩,从现在开始,只要行正大光明之举,将不忠不正之言行弃之如敝履,则是我朝正直之臣。若再有人行一些鬼蜮伎俩,朕定严罚不贷!” “好了,朕今日就说这些,大家散去吧。敬德、志玄、无忌,还有侯君集,你们先在宫外候着,随朕一同看看叔宝兄。” 百官依次退出殿外,众人皆默默不语,仔细咀嚼着李世民说的这些话。 李世民退出显德殿以后略显疲惫。 他令宫女重新为自己净了面,并嘱咐要用凉水,这样就觉得精神许多,然后又连喝了两碗小米粥。 喝完以后坐在躺椅上闭目小憩片刻,便即刻恢复了精神。 李世民迈出殿门,就见内仆局已经备好了革辂车供他出行,尉迟敬德等四人也候在那里。 他们将跟随革辂车出宫门之后,再上马随驾。 李世民皱了一下眉头,挥手道:“不用车驾,牵马来,侍卫也不要跟来了,朕有敬德四人随侍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