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流_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九十章 归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九十章 归朝 (第2/2页)

常纳税,百姓恨之入骨。

    武元宗毫不留情,杀一儆百。拔了这颗钉子。消息传开,人心大快,欢呼相贺。

    紧接着,武元宗又为民做主,连办了不少好事,主要有:一、废除宫市:二、废除五坊小儿;三、禁征宫中乳母;四、废除常贡以外的进奉;五、释放宫女和教坊女乐。

    五坊小儿与宫市一样性质,同是暴虐之政,对国家没有半点好处,只是为了满足皇帝贪玩的习性。

    所谓五坊,是指鵰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儿是指在五坊的服务者。

    五坊小儿在长安内外各处张网捕雀,有时把网盖在百姓家门口及水井上。不让百姓出入打水,只有给了钱,才许可打水。他们到饭店吃饭,非但不付钱.还要留下一筐蛇,叫店主好好饲养。店家无奈,只得赔钱赔礼,千求万求,这批恶人才肯把蛇筐带走。

    武元宗大刀阔斧地革除宫市与五坊小儿这两项虐政,百姓拍手拥护。

    周念宗天德年间,宫里要乳母,都令寺观选婢女充当,但总是不能中选,因此寺观轮到出婢女时,经常出卖产业在民间选购有姿色的民女送入宫里,成为民间一害。

    武元宗上台后,直接给内侍省发了一条命令:禁征乳母。为百姓免了一害。

    取消进奉。这也是大周的陋俗,各地官员通过进奉钱物,讨好皇帝,有的每月进贡一次,称为月进;有的每日进奉一次,称为日进。后来县令主薄,甚至州府幕僚也都效仿,向皇帝进奉,以图得寄天恩。

    但是地方官员并不是自己掏腰包买账,而是将负担转嫁到了百姓身上,并且一些贪官们以进奉为名,向人民搜刮财富。

    武元宗下令除规定的常贡外,不许别有进奉,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项弊政,不仅苛敛百姓,而且影响国库的正常收入,它的被废除,于国于民皆有利。

    大周后宫二三千人,有许多宫女头发白了也见不到皇帝一面。有一诗写道:“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使者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就是咏叹宫女悲惨生活的诗。

    三月初,武元宗下令释放宫女三百人,释放教坊女乐六百余人,还通知她们的家属到宫门外迎接。宫女放出后,百姓家人团聚,高呼万岁。

    武元宗的这些措施,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善政、德政,但是对天子来说,却未必那么美好。

    道王武应实是慧帝的叔叔,关系着皇室的颜面,武元宗毫不留情地将他贬黜,并公布了武应实的种种不法行为,正好比是在慧帝脸上狠狠掴了一巴掌,让天子异常难堪。

    废除五坊等,也使慧帝很生气,他自认为自己是一名英明的君主,唯一的缺点就是爱玩一些,难道连这仅有的一点点兴趣,武元宗都要剥夺?

    更让天子不能忍受的是,武元宗大张旗鼓的行为,似乎是在向百姓宣示自己这个皇帝十分的荒yin好色。

    慧帝心中,渐渐对武元宗有了芥蒂。

    对于此,以武元宗的精明,自然有所察觉,但是他的性格刚烈正直,善恶之念太重,对看不惯的事情深恶痛绝,很少懂得妥协。

    而且,武元宗还寄希望于以自己的真诚感动皇帝。

    九月,天子允准了兵部侍郎王正雅的建议,决定将吴元济处死,以震慑依然敢顽抗朝廷的成德、淄青二镇。

    武元宗强烈反对,甚至在朝堂上当面指责天子的不守信诺。

    经过激烈的争辩,武元宗败在了“势单力孤”上,天子和其他重臣们,都决意要杀吴元济以儆效尤。

    天复三年,十一月七日,吴元济在长安西市被斩首。

    同年十二月,丁晋结束了在襄州的任期,被朝廷召回述职。

    临行前,襄州数万百姓夹道相送,情景感人。当地的乡绅们在城门摆了香案,公送了一顶万民伞。伞是绸制的,并不值什么钱,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伞上绣的四个字“泽被黎庶”。

    四字赠语,名当其实。

    丁晋在襄州施行新农政不过两年,就使当地“田畴垦辟,家有余粮”,一举恢复了战乱前的襄州盛况。

    其时,丁晋政声“播于野,天下倾慕之。”,时人皆以丁青云不出相为慨事。

    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