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第十五章 (第3/3页)
自然知道现在绝对不是起战争的最好时候。 原本为主和派的李景俭首先附和“兵部侍郎”刘嶙的意见,要求尽快捕获刺杀宰相的凶手,严惩幕后指使者,矛头直指军镇。并质问负责京城治安的“京兆府”和负有监督之责的“御史台”,堂堂宰相之尊在光天化日下被人刺杀,是不是严重的失责?
6,得罪李景俭的倒霉官员的下场: 原文:在“刺客风波”中,便有一位御史台的官员,获罪贬到雷州,因为是待罪之身,还不许居官舍,只得租民屋。这位官员曾得罪过“参知政事”李景俭,听说李景俭便让雷州刺史下令州府究治胆敢借房给管制分子居住的民众,结果这位前御史大人,挨了数日风吹日晒,才找到一处居住的房子。 7,丁晋的座师杜黄裳因和李景俭政见不同而遭到他的排挤陷害: 原文:幸好,杜黄裳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在主持经济工作中,和李景俭颇发生了一些冲突。这早在丁晋预料之中,杜黄裳此人,极为的清廉正直,一般人如果不是同样廉洁之士,恐怕很难和他共事。…… 而杜黄裳在为国理财方面,也很有一手,他是最早着眼于南方的人,在念宗皇帝时,他就曾建议朝廷大力征调江南财税以缓解国家困难,后成为“户部侍郎”后,身体力行,创办良多。他又完善了李景俭等人施行的有很大缺陷的榷盐法,使盐利收入达到了国家总收入的一半。可以这么说,这几年帝国兵革之际、战事剧烈,而国家财政极度困难而危危不倒,靠得就是杜黄裳施行的一系列有利的经济政策,如果没有这些积极的政策支持,恐怕,大周帝国现时的局面,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不过,李的贪财和杜的清廉,不是他们结怨的矛盾点,造成他们之间激烈冲突的,主要是工作问题,也就是彼此施政观点和经济政策的严重对立。…… 现在,李景俭抓住的便是这一点——这白骆驼到底是刘挚赠送给杜黄裳的礼物,还是行贿给他的脏物呢?…… 8,李景俭政治上毫无建树,屡出昏招,实行了“卖官售爵”等受士大夫唾弃的新政: 原文:这个事情还启发了一个人聪明的大脑,正为破败不堪的国家财政焦头烂额的副相李景俭,由这个争抢爵位的火爆情形,灵光一闪地想出了一个暴敛巨财的念头。 虽然这个想法显得有些荒唐,也必将会被那些清明之士唾骂,但是走投无路的李景俭显然已经顾不上其他了,只要是能帮他自己摆脱现在这个危险的政治困境,他绝对不惜行险一拼。。…… 键是李宰相后面的话,接着,他话锋一转,悲天悯人后,以一副无奈的姿态宣示,为了替朝廷积敛财力,支援前线战事,朝廷准备试推行“刑罚钱当“和“钱爵”的政策,也就是被处以流刑、徒刑的罪责后,可用钱物来代替;至于“钱爵”,李景俭虽说得尽量婉转,遮遮掩掩,且再三强调受爵人将有严格的要求和审核条件,避免所授非人,可是说白了,它就是为清流士人深恶痛绝的卖官售爵。 9,襄州剿匪,查出王保等人的不法行为,李景俭担心自己受牵连,决定消灭知情人,并先发制人指使人弹劾诬告丁晋: 任何人都会得意忘形,包括李景俭。襄州的巨大收益,让他欣喜若狂,相应地也放松了警惕。在这条“门路”上,他第一次抛头露面,原本是想拉拢王保,做点感情投资,可是现在看来,却成了很不谨慎的行为,也成了危险的把柄。如果要掐掉这条线,那么就必须先清理掉有可能的隐患,比如胡铁头,比如王保。…… 就在这个时候,王保得到了不妙的消息:武元宗派心腹周侠,统两千健卒,驻扎襄阳,协助丁晋调查山匪逆乱真相。雪山加霜,紧接着,和宰相李景俭联系的人突然失去了消息,过了几日,长安城的探子才查明情况,原来那个jianian诈的李老猫,想要和己方断绝来往,撇清他在其中的关系。…… 10,走私案发,更牵扯出盐铁署的种种不法行为,李景俭安排钱伯芳做了自己的替罪羊: 原文:李景俭从眯着的眼缝中透出一缕精光,暗暗打量惊慌失措的钱伯芳,半响,他展颜一笑,安慰道:“钱公无须忧虑,此事虽然颇为棘手,但也不是没有化解之道。到底是哪位高人指点相公宅中风水,钱公可否告知?”…… 钱伯芳一走,李景俭马上派心腹向御史台秘密举报:钱伯芳曾召妖道郭行真进入府内,行“蛊祝”之术,并且将钱伯芳告知的郭行真的藏身之所,也透露了出来。…… 李景俭开始虽有异议,但很快就反戈相向,成了坚定的“倒钱分子”,不遗余力地主张严查…… 钱伯芳还是有一定政治敏锐感的,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要置他死地之人,竟然会有李景俭在内。……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2008-2009AllRightsReserved黑龙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