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禁蛊令 (第1/2页)
听了李旭的话,我当时陷入了沉思。 有很大的可能,我们所在的地方,正是某个彝族人的村落,而这根彝族的崇拜图腾,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为什么会有人把村落建在这么隐秘的所在?需要传过地洞才能到达?在地洞之中,那些石头池子又是作何用处? 我心头疑问越多,好奇心越盛,眼下再也按捺不住,先冲到离我最近的一座草屋旁,推了推门,随之我很惊讶地发现,门竟然没有关紧,仅仅只是虚掩着而已! 我立时把我的发现告知李旭和蒋保民,蒋保民第一个冲进了门内。 我和李旭正要跟上,忽然,屋内传来一声大呼,正是蒋保民的声音!!他的声音很明显激动异常,连连大喊:“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看来他遇到了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我和李旭对视一眼,当下紧跟着冲进了草屋。 一进屋之后,李旭也愣住了,在蒋保民身旁站定了脚步再也不肯向前,二人正好挡住了我的视线。而我的好奇心正旺,急急从二人中央挤了过去。 等我看清楚草屋内的情形之后,也不禁大吃了一惊——屋内仅仅有简单的几样摆设,而中央的一张小竹桌上,三碗白米饭和几碟菜还是热气腾腾的,筷子胡乱地摆在桌上,仿佛刚刚还有人在这里吃饭一般!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了关于“幽灵船”的传说,那些在海面上游荡的船只,空无一人,而发现这些船的人登船之后,往往还发现人才离去不久的痕迹——刚开的烤箱、桌上还是热的咖啡,仿佛在发现者登船的前一刻,船上还有人四处走动着一般。但是,发现者搜遍了全船,往往连一个鬼影子都未曾找到——幽灵船至今还是世界上著名的未解之谜之一。 而我们眼下的情形,岂非也是如此令人难解?难怪蒋保民一进屋就大喊“怎么可能”了! 除了古怪的热饭菜之外,屋内其他的家具倒是十分简单,都是竹枝条编织而成的,显得古朴有趣。很快,眼尖的李旭跨前一步,从竹床上拿起一样东西,面色阴晴不定。 “你们看。”李旭把手里的东西抖得哗啦呼啦直响,我凝神一瞅,却是一份报纸! 我接了过来,看了看日期,却是一个星期之前的《昆明晚报》。这么说来,这个村落看似隐藏于深山之中,不过,它依然和外界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我们分头去看看,其他屋子里是什么情形?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人来问一问!”李旭说。 我点了点头,立马冲出屋外。 我们分头进了几间屋子,仔细查探了一番之后,到图腾旁边聚首。和我料想的一样,每间屋子里都有人生活着的痕迹,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这些人走得如此匆忙,甚至落下了很多东西来不及收拾。 不过,这个山谷就这么大,既然这些村民匆忙离开了,他们又能到哪里去呢? 眼前一个谜团接着一个谜团,鲤鱼所指引的道路似乎越来越难走了,我们三人顿时有点束手无策,不知道下一步应当怎么办。 我的意见是,既然这里有人,而且离开不久,这个山谷又似乎只有我们进来的唯一那一条通路,那么,这些匆忙逃离的人,肯定还藏在这个山谷之中,我们仔细搜索一下这里,看看能否有什么发现! 李旭则不同意,他坚持认为敌我现在形势不明,这个村子的人到底是躲了起来,还是遇到了什么不测,还是很难说的事情,他要我们守在图腾旁边,看看情形再说。蒋保民的意见倒是和李旭一致,也许是职业特性,让他们行事极为谨慎。 过了数个小时,阳光已经渐弱,山谷中愈发的静谧,连一丝风都没有。午后的气氛让我有点昏昏欲睡,但是,山谷中一阵尖利的啸声顿时惊醒了我。 “怎么回事!”我一下站了起来,手不由自主地摸向怀里的手枪。李旭和蒋保民也纷纷站了起来,警惕地四下张望,但是,他们却没有显得特别紧张。 “别动!”李旭暗示我把枪收回去,“这是壮族人在山野间通讯的哨声,意思是‘天亮了!’” 天亮了?眼下才是两三点钟的样子,如何会天亮? 当时的我经验还不是很足,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这竟然是一句暗语,意思就是表示“安全了”!在日后,我在世界各地的冒险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暗语和口号,才对这方面有所警觉。 此时,最先想到可能是暗语的,正是李旭。不过,他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我们不要轻举妄动。 紧接着的情形,令我吃了一惊——随着哨声,从山谷某处的草丛中,竟然钻出很多人来,一下子把我们围在中央,好奇地打量着。 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